游览天堂寺

2023-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微雨流光

      大门两侧的松柏列阵成排,仿佛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买好门票进入寺院,院内由石砖铺成,干净而有道可寻,顺着寺院第一层石阶而上,看到左右各四个大小相同的方形花木栏,栏内鲜花争香斗艳,特别八瓣格桑花分外引人注目。为它究竟是否是格桑花我们几个还争论起来,莫衷一是,有人掏出手机扫描辨识,赫赫有名的格桑花就是它了,竟是我们路旁公园家庭院落常见的菊花。

      映入眼帘就是大经堂,又叫大雄宝殿。沿着佛殿前由千层石堆砌而成石阶,抬头仰望佛殿顶层的法幢和法轮,最顶层中间为法幢,必须有佛法,下面是法轮,象征佛法源远流长,两只小鹿指引众生跪拜聆听佛法。

      当我们走进殿内发现它的内部竟然是纯木质结构的。六幅释伽牟尼佛像的绘在墙上。从殿内出来往东去往宗喀巴大殿时,一排排转经筒吸引了我。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上面刻着六字真言,大家一前一后使着劲顺时针将那经筒转动起来,据说每转动一圈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藏传佛教认为持诵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

      我们在电视上也能经常看到许多藏族同胞就喜欢手里拿着一个转经筒,每天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口里念着经文手里也不停地转。这是在藏区最常见的景象的了,没想到在这也能见到。我细数了一下绕东北西三面墙上共有经筒58个。

      绕过殿门,向西走来,一道斑驳的石碑,见证了寺院历经的风雨,殿内供奉着木雕镀金宗喀巴大佛像。据当地人介绍,这座木雕佛像在雕刻过程中,曾有出现放光等奇迹发生呢。这里也称千佛殿,天堂寺的最大亮点在于宗喀巴大殿内木制佛像。

      其次,就是大经堂室内绘在墙上的藏族三绝之一唐卡。绘画唐卡所需的颜料基本上都是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绿松石和孔雀石等珍贵矿物质研磨而成,这样的做工一来是以示佛学神圣,同时也是便于保存,让精美的唐卡在历时百年之后依旧色泽不减。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佛学门外汉来说不懂其中的价值,只是囫囵吞枣地看着,只有精通佛学钟情史学的程君看得津津有味,将佛教黄教格鲁教及宗喀巴大师的来龙去脉给我们讲得一清二楚。看着殿内有几个游客绕着佛像顺时针方向转圈,我们也跟着他们转了三圈走出了殿门。

        向西一拐就是小布达拉宫,造型与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模一样,内部结构布局也是一样的,只是规模小一点。我们走到附近,看到一侧的院墙因地基下陷而出现裂缝,墙上的窗口正在向外输送着建筑垃圾,已形成了一个高高的小山似的土堆,正在维修之中。

      我们便从旁边的石砌小路准备去登盘山栈道,小路旁的花园长满了不知名的奇花异草,努力地盛开着。生性爱美的小白忍不住诱惑,随手摸了摸几个花瓣和花枝,不知是被花刺扎中,还是花粉过敏,手指肿痛手掌泛红。傻傻地站在那里,用一只手使劲地挤压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想要拔出扎进的花刺,一双眼竟找不到潜藏的花刺,苦痛地唉叹着,慢慢地说道:“我就是摸了一下花,不知招了什么祸。”看着她很难受的样子,大家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真是离地三尺有神灵,一不小心就冒犯。她紧捏着手指,忍着苦痛还是跟着大伙上了盘山木栈廊道。

      廊道的南面一侧悬挂着转经筒,出于好奇一个个地转了起来,一边走一边数,好像总数了有二百多个。缓缓地走着,来到寺庙后面最高处的栈道上,放眼望去,庙宇、广场、河水尽收眼底,真是美极了。庙宇气宇轩昂,色彩斑澜;广场精致,佛气绵绵;绿水悠悠,青山隐隐:美丽如画,人行其中,如在画里游。

      边走边欣赏这自然馈赠的美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东边栈道的尽头。天堂寺依山而建,这条绝壁上的栈道像一条黄色腰带勒在了半山腰中,又像一道金色的弧线萦绕着天堂寺。这栈道原来可能是修行的僧侣转经祈祷的路,现在修了栈道,成了游客们凭栏远眺浏览美景的观光台。从东边栈道下来,向西走来是一排整齐新修的院落,有院门有屋舍,全不像身在佛门僧人的宿舍,倒像是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新农村建筑。

      总之走在天堂寺里,宁静肃穆,轻风吹动,顺时针绕过转经筒,祥云朵朵飘过,轻得让人有说不出的悲伤,只是心中默默地祈祷。人生生如夏花,命去如落叶。一个人无论一生多么的精彩夺目,来来去去之后终会随风零落,这也许就是生与命吧。

      虔诚是我在天堂寺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虽没有见到那些虔诚的信仰者,但磕长头、转经筒、朝圣等画面还是不时浮现在眼前,哪怕只是在殿门口短暂的凝视,也能想象到那散发着信仰的光芒。我只能用心去与那些人共鸣,震撼于他们的虔诚并感受他们内心的平和。       

      游完了天堂寺,走出了大门,再次回望这座寺庙,有说不出的感觉,我们还是准备要返回了,一切都不需要细想了,我毕竟不是一个佛教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