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怀念霍金

2022-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鲸落商业评论

文|李北辰

倘若没有意外,史蒂芬·霍金先生将是最后一个被全人类集体悼念的顶尖物理学家。

2022年1月8日,霍金先生诞辰80周年纪念日,全世界媒体都在悼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已经离世4年的霍金,仍然长眠于人们的回忆里。

霍金离我们而去,但有个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对于这颗星球上的普罗大众来说,“霍金”的名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我问你:除了霍金,你还能再说三位当代顶尖物理学家的名字么?除了杨振宁,大多数人可能一位都说不出。

是其他人的水平都比霍金差么?当然不是。就学术而言,杨振宁的成就就比霍金高。

大众之所以忽略其他人,万千宠爱于霍金一身,不是因为霍金的学术成就本身,而是因为他已经成为“科学的化身”。

霍金变成“文化符号”,与其经历与形象有关,也与他擅长跨界有关,就像爱因斯坦关心核武器,民主自由与中东局势,霍金也热衷于关心移民火星和人工智能。

更可贵的是,霍金先生幽默,乐观,脑袋里装着最艰深的终极问题,却不排斥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多数时候,我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他却让我们乐意耐心聆听。

我不相信今后还会有其他物理学家能获此礼遇。作为仅存的一位带有普世价值的物理学家,霍金的离世,是人类前沿理论与人类大众的一次离别。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代物理学家研究的那些前沿理论,已太过深邃辽阔,我们真的真的真的,听不懂。

其实最近几十年,基础物理的进展很大,但“确定性的”,可“证实”的理论,却越来越少。

就拿霍金来说,他的学术成就之一,是成功找出了让黑洞也能发光的机制,也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用来描述黑洞如何向外蒸发它吸收的物质,但霍金辐射几乎是不可能验证的,因为不可能有生命可以顶着巨大引力去黑洞周围“采样”。

毫无疑问,倘若不是“霍金辐射”,而是其他物理学家的“辐射”,绝不会有如此大的公众知名度。

不仅是能被“证实”的理论越来越少,就像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所言,无论在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如今人类前沿知识的探索,都越来越望不到“尽头”。

宏观上,宇宙边界不断扩大,但没人知道膨胀的“外面”是什么。

微观上,从最早的原子;到后来发现质子,电子,中子;到比质子更小的夸克,上夸克和下夸克;再到如今更小的弦理论,人类对宇宙基础单位的认知不断拆分,似乎没有尽头,甚至最终有可能是某种无法描述的“数学结构”。

以上这些,你让物理学家怎么和公众解释,他们自己都暂无共识。

所以承认吧,如今物理学家探寻的前沿理论,恰似天上的风筝,已经飞的越来越高,离普罗大众的认知能力,也越来越远。

从前,霍金就是那根风筝线。

但当他离我们而去,这根细弱的风筝线也就此切断,那些虚幻无边的科学理论,也就此与大众挥手作别。

从今以后,在人类探索知识新边疆的征途中,“物理学家的归物理学家,大众的归大众”。

请注意,这并没什么不好。

那些关于这个星球,这个宇宙,沁人心脾的科学理论,已经被装在了人类最顶级的大脑里,世代传承,不断演化,这已是不错的结局,一切本该如此。

霍金的出现,反而是一个“意外”,他用他有趣的灵魂,为普罗大众掀开了一个帘子,告诉我们:“外面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现在,帘子合上了,我们怀念他。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同名微信公号:李北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