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灵感枯竭时,你该怎么办?

2017-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文说斌语
下午品尝咖啡

       很多时候,我们伏案竭力想完成一份文章、报告等文件时,发现会出现脑子短路的现象。即使你很努力的想聚焦注意力完成,但仍然脑子不听使唤,昏昏欲睡。本来一个方案原定计划是上午完成,但灵感的枯竭使得始终完成不了。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我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一般会有两个方法:1、现场剥离法;2、出去走一走。

现场剥离法

       根据心理学分析,一个人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大约为25分钟。在这个时间后注意力的聚焦会很快下降。此时,即使你是悬梁刺股,效能也未必能提高。当然了也不鼓励大家这么做,伤身体呀!

       我的做法就是,离开当下的环境。去泡一杯咖啡和别人侃侃;要么去看看花草、天空等。宗旨只有一条:暂时的离开!这样做可以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将你的思绪从苦思冥想中暂时的抽离。当然了,从心理来分析一下,即使你在聊天或者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脑子里还是会闪现思考的问题或想法。

                                               有时,灵感会在你的不经意中浮现!


网络图片

出去走一走

       有朋友会指出了,刚刚上面的现场剥离法不也包含出去走走嘛。这里的走,是真正的出去走。户外走可以活跃思维。跑步是在活动身体,这时可以让很多的杂念和不必要的想法从网眼中抛出。

       很多认识和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跑步的习惯。跑步时的最佳状态就是,开始时你虽然在跑步但脑中的杂念依然很多。跑着,跑着身体的负荷开始加大,这时你考虑的只有呼吸和步伐,无暇再去思考你纠结的方案。这是我个人至今认为最好的放空大脑的方法。

       如果你不愿意跑步也可以采用步行的方式。步行时最佳的方式其实就是去观察人群。呵呵,当然不是坐在路牙上看美眉啦。

       我更多的思考方案或者策划提案都是围绕着授课、写作、职场工具、心理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大家可以看出都是与人和社会有很大的联结。我的工作中的提案、方法是否对社会有帮助,能否给学员们带来有益的帮助,这些都会和我的经验和理解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我会主动地去观察人群,获取感觉信息。

       在认真观察中最重要的是置身其中去体验,去感受。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感同身受。心理分析中真正可以帮助别人的方式就是,你和对方进入的是同一个环境、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感受。当然,非专业人士我个人不建议这么做。

       最后,你还可以去爬山、观海、游玩森林等,也就是观察大自然。当你在自然环境中时,你的视野会获取更大的空间。这时思考你的方案时感受会又有另外一个意境!

                      我是周文斌,在正月初四的傍晚和大家分享交流。欢迎板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