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什么伴随着孩子:理解呵护每一个孩子
理解呵护每一个孩子
孩子小,不懂事,却又事多,又好斤斤计较,就连鸡毛蒜皮的事也要报告老师,老师该怎么办呢?不理吧,委屈了学生——明明是他不对嘛!老师却不闻不问的,是不是老师偏心,不爱我了。昨天,ⅹⅹ报告了老师,老师还替他出头呢!于是,越想越不对劲,就老师坏!理他吧,还不是小事一桩,叫人烦不胜烦。老师可能来气了,不分青红皂白斥责道,天天都是你的事,尽给老师添麻烦,把肇事者找来,或大说一通道理,或劈头盖脸训斥一番。被斥责者也满肚子委屈,我只不过玩玩而已,老师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许多小事在大人看来甚至不是事,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大事。本学期初,我就遇到一件事,孩子不报告老师,却动不动请了家长呢!
我们班的林玉玲的奶奶到校来找我,说:“黄云鹤经常把她的孙子的书‘偷’走了,玉玲连作业都不能做了。玉玲今天哭了,我特地来到学校,叫他以后别再惹玉玲,不然……”
我听了,就请云鹤当面了解情况。本来,玉玲的奶奶来了,云鹤就怕了,脸色发白,不知所措。我问云鹤,他和玉玲发生了什么事?云鹤先是闭口不答。我再次耐心地询问,强调我怎问,你该怎答就怎答,只要实事求是,我不怪你。他吃了我的“定心丸”之后,才渐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把玉玲的书拿了放在同桌的书包底下,以捉弄玉玲和同桌。这样做有几次了,每次都是玉玲找回书本了事。这次,云鹤把书放在同桌的书包里了,同桌也不知情就带了回去。这样,玉玲因在家做不了作业,急得哭了,就把奶奶找来了。我再问云鹤为啥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动机也单纯,就是逗玉玲和同桌玩玩而已。可是,玉玲不跟老师讲,老师也蒙在鼓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本是小事,玉玲若早告诉老师,老师及时处理,也就没事了。如今家长来了,就变成了“大事”。我就顺水推舟,对云鹤说:“你这种行为,对你来说,只不过玩玩而已,可是对玉玲来说,给她学习上带来了不便,要做作业时,要是你,你是不是也在意,急呀!也给家长带来了麻烦,现在大人都忙,却要特地来校,耽误了活儿。你想想这样‘玩’对吗?以后,玩,别只顾自个儿快活,要瞻前顾后,别影响了人家的正常学习生活。”
同时,我对玉玲说,以后有什么事,需要老师帮忙的,要及时告诉老师。你若及时告诉了老师,老师处理了,不就没事了?
在我教育云鹤时,玉玲奶奶还不时威胁云鹤说,以后不能在这样,你若再惹玉玲,我家离校近,不放过你!我说,凡事,一个理字。以后,凡事先给老师说,老师解决不了,再找大人也不迟。大人也得讲理。
家长生气,老师却不能生气;家长吓唬孩子,老师不能吓唬,反而要和气,要给学生以安全感。因此,玉玲奶奶威胁云鹤时,我特地安慰云鹤,别怕,没事的。以后要注意点儿,知道嘛,云鹤他点点头,不说话,却流泪了……
学生还处在成长阶段,需要引导和帮助。这也是老师的主要职责所在。学生就在磕磕碰碰中学会了怎样和同学相处,怎样做人。我总以为狂风暴雨式的教育,可能凑效一时,却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唯有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犯错是件正常事、平常事。老师若大惊小怪,粗暴待之,学生首先想的一定不是怎样改正错误,而是怎样对付老师,怎样蒙老师以减轻“罪责”。老师训斥完了,他也完了。他可能不禁为自己逃过一“劫”而长舒口气,暗暗为自己的抵赖叫好。一次次之后,他一犯错,想的不是正视问题,承担责任,而是怎样减轻责任,逃避处罚,怎样蒙混过关,依然故我,甚至有些学生因不满老师的处罚,还变本加厉去报复呢……真是救人不成,还治出病来呢!
讲到这里,你一定明白了,孩子的事不是理与不理的问题,而是怎么理的问题了。
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遵循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助人自助。孩子的成长,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唯一的办法即唤醒他一颗向上向善之心,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和鼓舞,需要老师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可矜怜。”理解孩子,呵护孩子,孩子一定能更健康地成长。
学生中,总有些自制力差,好动,坐不住,甚至做出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但要他改掉这种毛病,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可能收效甚微。因此,教育这种孩子急不得。俗话说,急性子吃不了热汤圆,你若跟他急,斥责他。他不高兴,对老师也无益处,生气还伤心呢。只不过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罢了。何况,他并无过错,只不过自制力差,好动而已!
对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呢?
我班黄云鹤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伤脑筋的孩子。课上,他坐了,站了;站了,坐了,老是这样动来动去的。一次,我特地走下讲台,郑重其事地让云鹤站起来,摸摸他坐的椅子。学生都奇了,老师在干啥呢?有些同学还问了我。我说,我摸一摸看云鹤的椅子是不是长针了,他怎么老坐不住?学生都笑了。我再问学生,像他这样坐不住的,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
学生答不上,毕竟才上三年级的学生。我边板书边告诉他们叫:如坐针毡。
下课了,我特地表扬了云鹤他接下来坐得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育了孩子,还让孩子学到了一个成语,何乐而不为呢?
之后,我又经常肯定鼓励云鹤,针少了一只,这样坐多好呀!针又少了一只……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他也表现得越来越好了!其实,经常表扬他,他不表现好都不好意思了!教育学生,许多时候不是批评所能凑效的,我们不妨用表扬来代替。或许会迎来新的转机。
这学期,我把每4个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自个儿命一个名儿。他们起的组名也千奇百怪,有叫奋进组,也有叫飞龙组,有叫不败组,也有叫常胜组等等,着重从纪律、卫生、学习、礼仪四个方面对小组进行评比,每天一评比,每周一累计,每周优胜组,就奖励一本作业本或一枚书签等等。
经过几个星期的施行,好的组与差的组大致相同,渐渐地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特别是那几个差生影响了小组的评比。
于是,我进行评比改进,有四个小组各有一位只考一位数的学生(宋祖武、黄梅金、黄梅娟和黄奇添)。我对这四位学生在学习上降低了评比要求。同时,采取另外激励措施:只要头一个月每天认6个字,以后每天人3个字,期末每组都能得一张学习进步奖。这么优厚的待遇,一下子让他们动心了,一下子来劲了,都按要求学习。宋祖武还特地问我,哪里领奖状,是不是在操场上(学校颁奖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我说是,就等你来领学习进步奖了!
那四位学生经常拿识字本给我看,我常故作惊讶反问,才这么短短几天,就认了这么多字。我边指字边问他们怎么读。他们是有备而来的,当然会读,我则欣喜地说连这么难的字,你也认得!表扬得他们心花怒放,心理甜滋滋的,他们有用不完的劲儿。看我这么表扬,宋祖武高兴地说:“我还要再写!”我想,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或许跟他们智力有关,但更与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息息有关。他们常常因学习差,似乎怎努力也不见效果而丧失了学习信心。不学不会,学也不会。既然这样,谁愿意白受苦,活受罪。他们也只好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调动不起学习积极性,我们当老师的怎么教也白搭。就像赏识专家周弘所说的,他们每天都在浪费脑细胞。对那四位学生来说,期末能得奖,是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我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得到。于是,我想出了这一招,只要他们按要求达标,每一组里其他三位组员也能得一定的奖。这样其他三位组员也乐意去帮助他们。不然,没人教,也是个问题。那四位学生得有人帮助和督促。这样,整组的积极性都激发了起来。
之后,我推而广之,设立个阅读奖、背诵奖等等,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就予以奖励。总有一些孩子为之“卖命”的。若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又怎能太吝啬一张表彰的奖状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这一点于平日教育学生同样适用。因为我们每天工作不就是激励学生以不断上进,唤醒学生以自我觉悟,鼓舞学生以昂扬的斗志?
教育孩子是件烦心事。但不叫人烦心的孩子就不叫孩子的。孩子就是让你烦心的。只要理解了孩子,才能去呵护孩子,呵护孩子的优点,也呵护孩子的不足。周弘先生把优点看作已开放的花,而把不足当作待放的花苞,花苞更需要呵护。我想这个比喻是挺有你道理的。我们平日常说扬长避短。扬长,是给孩子以信心和力量;避短,是避免短处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有时候,强行补短,是揭短,徒劳而无功,这是有意插花花不发;通过扬长,常常会带动孩子短处的进步,这是不治自愈,是无意插柳柳成阴。
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理解孩子,呵护孩子,是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有时候,宽容比处罚更有力量,不妨用我们的爱心却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孩子的良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个人格健全的人。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