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成就的经典之作,《古都》背后的孤独
那年圣诞节,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提前两日送了我一张精致的对折卡片,打开,原来是邀请函,用不同的彩笔标注了节日狂欢的具体时间、地点与必着红装的提示。
隔年,一堂公开课中的留学生告诉大家,他们日本国的年轻人基本都在过西方的节日,很多传统节日逐渐无人问津。我看到他很严肃的神情。
我注意到了西化对东方的影响。自读书活动开展后,我把外国文学的阅读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由此便遇到了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是我多年前看过的日本电影,这出自川端康成小说改编。日本影视界黄金搭档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正值相貌与演技高峰,大学生的阳光帅气与舞女的纯洁气质很搭,细腻之情诠释到位,男女邂逅衍生出的一段爱情唯美又短暂。
日本的山河美景、舞女的流浪命运、异性同沐温泉的美好片段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电影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浓情无处被释放的压抑感。特别是男女主人公舡岸两头奋力招手的告别镜头久久挥之不去。
我曾对结局意见很大,遗憾一直萦绕心头,每翻开一次就会责怪导演为何不设置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我如今想通了,艺术本为人生写照,不完美的结局才是人生常态。
读完川端康成获奖的三部曲《雪国》《千只鹤》《古都》后,再去看了电影,叹服川端康成的才华与取得的文学成就,为他吞咽煤气了却一生深感惋惜。
“无言的死,便是无限的活。”这是作家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悲观无望的性格,读他的作品,延伸的是永无止境的遗憾。仿佛人生常态,川端康成早已研究透彻。
《古都》我个人认定为川端康成的最佳作品。正是这部作品,让我读到了他对人生的无望。如果说他喜欢用笔端尽情宣泄情感,毋宁说他把自己对世界的绝望早已藏在文字里。
透过《古都》含蓄的文字能发现作者鲜明的立场。他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伴随着渐渐遗失后变得绝望,他为自我独醒却无力挽救战后失败麻木的国民暗暗悲伤,亲人相继的离世让他沉浸于悲伤情绪无法释怀。他是一个对未来茫然,沉浸在孤独里的人!
川端康成放弃生命的举动并非一时冲动,是他与自己心理抗衡中的矛盾一点点积累,一次次被放大的结果,是被现实嘲讽后导致的行为失控。他如此地热爱着他的故土,期待用文学之路去挽救丢失的传统文化,期待用一己之力唤醒麻木的人们,可也准备了迎接绝望。
当我在阅读《古都》中意识到这些时,我刻意放慢了读速并追加了许多思考。时间跨越两年多。
离上次合上书又过去一月有余,如今再翻开《古都》浏览。也许是心态够放松,灵感被激活,想说的话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古都》中有描写北山杉村的景色,这不由让我想到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画作,他在表现植物话题时,总能通过明朗的构图与同色系色彩搭配强调出草木旺盛的生命力。
画家构图配色讲究协调关系,一种被洗练的纯净之美飘逸其间,浪漫中缭绕着一股禅意氛围与淡淡的忧伤,于静谧和淳朴中传递出一种出尘之美!
“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二者的巧合不会引起任何感动。花儿由于其可能凋谢才更显示出生命的光辉。在感到花儿美好的心灵深处,我们一定会在无意识中不由得彼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到在这茫茫世界的短暂生存期间能有缘相遇的喜悦。”这是东山魁夷画卷里的内涵。
回到《古都》作品里的北山杉村,苗子就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这里的杉树就是我脑海中东山魁夷画中的样子。当然,电影里的镜头也分别用了俯视、平视与仰视的角度拍摄。
原来,北山杉村位于日本一方狭窄的盆地,因雨量多阳光少,具有栽培有名杉树的天然条件。当杉树遇到强风,新长的娇嫩地方会弯曲歪扭,为了使杉树长好,人们就得把多余的枝丫砍掉。
笔直耸立的排排杉树干,只残留树梢顶端一簇簇的叶子。要处理旁枝树叉,人们就得使用梯子,有时则像猴子一般从这棵杉树梢荡到另一棵杉树梢。苗子的父亲是就是在树间荡行时,从高处跌落摔死的。
村子里的男人们把杉树伐下后,再把圆木材的树皮粗粗地剥掉,接着再由女人们仔细地剥一遍,然后用水或温泉水拌和菩提瀑布的沙子,轻轻地洗刷圆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堆放的杉圆木都像艺术品。
这些圆木的主要用途是修建茶室,或远销东京、九州等处。说到茶室便会想到日本文学里常出现的茶道与陶瓷器物,它们源于古老中国的饮食与器物,结合禅宗被日本发扬光大,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实用文化。
追溯历史,日本的许多文化都来源于中国,鉴真和尚第六次才成功东渡到日本,进入日本次年被迎进首都奈良东大寺。他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的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行业均承认为鉴真所授。他被日本奉为国宝。
“断舍离”文化核心也源于鉴真和尚传递佛学禅宗文化的启示。唐招提寺建筑群,这里的塑像、壁画等都是鉴真和尚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留下的杰作。
中国东方文化的传播交流早刻入日本人的血液了。探讨西化潮流进驻日本,又是一个需要有背景考虑的博大话题了。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跟长期被外军盘踞不可同日而语,失去自由的国民令川端康成矛盾纠结。
千重子的养父母正是西化思潮下被迫要接受的一代人,丝绸生意需要不断接触舶来品。年轻人接受新思想小能力强,传统经济产业受到冲击,代表日本民族的和服图案首遭挑战。西方的抽象图案正在替代日本传统图案。
佐田太吉郎设计的丝绸图案货品被代理商一次次退货,生意难以维系,突破改变迫在眉睫,迎合现实与守护传统成为一对扎心的矛盾。他只能躲开喧嚣的古都,独自去山中清净的尼姑庵找设计灵感。
女儿千重子贴心地给父亲送上了两三册保罗•克利的厚画集。但看父亲,并未参考女儿的书籍,最后还是设计了带有日本风雅图案的和服腰带送给了女儿。
千重子与苗子在祗园节神庙祈祷时偶遇的情节设计非常好,交代了读者期待的故事走向。姐妹重逢本是个令人激动万分的事情,妹妹早知自己有个失散的孪生姐姐,而姐姐仅知道自己被养父母捡来收养,当她遇到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子时应该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真实身世,带着震惊与疑惑不解去寻求答案的迫切心一触即发。姐妹俩的偶然相遇,千重子养父母收养她出现的口径不同,令千重子与读者一样想得到真相。
其实,作者一直都在用隐晦的写法告诉大家真相,就像生了瘤的老枫树下那个盘踞的石雕基督灯笼。日本战败的沮丧与西方信仰进驻说得越清楚,伤疤就会被撕裂得越大。
发动战争的一方被另一方力量征服,事态反转,期待落空,这也是作者在多篇战败后文里表达的情绪。承受结果,无奈叹息,厌世般地活着。
苗子与千重子分开后,仰慕千重子的男子误把妹妹苗子当作她,爱意表白更令苗子难堪万分,她不要做千重子的替身,她不愿被裹挟在千重子的世界里,苗子要做她自己。她决定离开千重子,去过自己的乡村生活。这段描写里能看到日本人骨子里的坚定与倔强。
风景秀丽的京都植物园有日本人不得靠近的禁戒区,那里是美军驻扎区。传统手工业与规模化产业的冲突,国宝是否需要保留的疑惑,都如针一般扎进老一辈手艺人的心里。
带给京都人明治“文明开化”的痕迹还在,日本最古老的电车要被拆除了,人们用假花装扮成“电花车”,让人们按明治年代风俗打扮起来的人乘坐它,借此广泛向市民们宣告。这也是一种“典礼”。
红格子门 、尼姑庵、 和服街、植物园、枫树瘤、石雕基督灯笼、金钟儿有各自出现衬托主题的寓意,樱花、杉树、茶室、却也带来一丝丝作者喜欢的气息。京都里月月不断,天天可见的传统节日明目不断穿行在作者笔下……过于清醒导致的孤独,看透国家命运想用文学警醒国民也挽救不了的忧伤绝望。作者熟悉佛学思想里的因果,对国家命运担心、对个体与自我的思考充满心间。千年的京都,已经在作者的心里渐行渐远了。
《古都》结尾:冬季的一日夜晚,雨夹雪,苗子悄悄来到姐姐千重子京都的家,她答应跟姐姐睡一晚。翌日早晨,雪依旧在下着,苗子要趁无人瞧见时回北山杉村了。
千重子把自己最好的天鹅绒大衣、折叠伞和高齿木屐送给苗子,可苗子却摇摇头。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
川端康成的忧伤带给他寂寞孤独之感,厌世的情绪一次次被放大,他决定用酒给自己一番勇气跨向求死之路。世间已无亲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令他一举成名天下的同时,也把他仅留的自尊心昭然若揭。
最后摘录川端康成在《古都》第一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两句话作为结尾:
人就像是上帝的孩子,先遗弃再来拯救
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