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羽道

人犬情未了

2017-07-27  本文已影响30人  燕赵北羽

人犬情未了

死亡。死亡是一场很大的冒险。但不是这一次。不是这场冒险。最大的冒险,我们的冒险,是跟生命做斗争。”--《Lily and the Octopus》

一本不到二十万字的小说,拿起来放下,拿起来放下,往往复复不低于十天。在我也算比较长的阅读史中,还真没有过。这倒并不是因为故事的奇幻、文笔的情趣。恰恰相反,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感觉相当不爽。

只读其文,个人感觉至少书的前一半索然无味,且翻译水平相当一般。再谈文意,主人公是一名男同性恋者,这与本人的人生观极为相抵。习惯有时也害人,打开的书,基本没有读不完就放下的,特别是文学类图书。耐着性子,还是读完了全书。

还好,作品的后半部分与前期的类如忆语般的文字不同,画风在作者与其爱犬在大海之中与“章鱼”博斗的篇章中急转。与之前的温情、暧昧、孤独的情调决然不同。但即便是在大海中去寻找真正的“章鱼”与之战斗这段作品中还算描写到位的章节,总感觉只是一种虚幻的梦境,或言,痴人的忆语。

整部作品,就在作者与临终爱犬之间的故事中讲述。从作者发现爱犬得病开始,心情就开始变得患得患失。他把爱犬的病瘤叫作“章鱼”,(因为作者认为“章鱼”是邪恶的。)在经过医生的诊断无效之后,作者通过几次自己完全是异想天开的、幼稚无比的方法想把爱犬头里的“章鱼”赶走,从而拯救爱犬的性命。如果说这是一部儿童作品,主人公设为一名少年儿童,我个人认为是接受的。但是,如果主角换成是一名成人同性恋者,个人的接受程度就开始有点儿封闭了,心里感觉还是有点儿过于“矫情”了。比如说用充气的鲨鱼来吓走“章鱼”、作者的“变形计”(在身上文上一条骑在章鱼头上的狗)等等。

所以,我想换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作者会对这样一条犬如此着迷?

首先,我相信是因为爱的缺失。作者的父母离异,之后双双重建新的家庭。尽管在作品中,我们读到相关的文字并不太多,但是通过推理,比如其与父亲无交集、妹妹的婚礼不邀请甚至不通知母亲等等相关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所受到的来自家庭的温暖是不够的;

其次,在于其同性恋者的身份。西人的同性恋情公开化,甚至,同性婚姻在某些国家或者地区同样受法律保护。但是,其所占比例应该讲还是小比例的,同性恋或者同性婚姻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非主流的文化,主流接受,但并不一定代表支持。同时,在主流的内心深处可能对同性恋者也有一种潜在的反感。在本部作品中,妹妹的婚礼,请哥哥即作者及其相恋男友一同参加。我们可以认为,妹妹的这种安排,这是一种接受,但是这种接受,未必就是一种支持,也许最多仅仅是一种妥协。

第三,在于作者本身的个性。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处世能力比较差,与其发生交集的人过于稀少。所以,其感觉到孤独是必须的。对于此,他也有相当清醒的认识:我觉得自己比拿起电话前还要孤独。尽管我并不孤独。我不再孤独了。我能感觉到体内的愤怒在喷涌,正要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好像有一台机器正在打印我的超声波扫描记录一样。阅读这段描写,我们会看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压抑之情如此之大!

再有,在本书中,作者描述自己:“我很少奋力抗争,也不够积极。我总是避免正面对决,从不积极应战。我总是觉得吵架很愚蠢,总是袖手旁观。无论如何,战争只属于遥远国度里遥远的人们。”对工作的不认同,去作一名职业写作者,是他个人的一种选择。他选择的,我们讲,是一种孤独的生活与品味。独孤,是有些人的喜欢,但是,不同的人也许更需要对这种喜欢的排遣。而接受他的,不一定就是人。这就引入了文章的另一位主角,腊肠犬“莉莉”。

犬有一种本性,就是与其它动物相较,更忠实于自己的主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12年的交往,人与犬之间,我相信也建立了某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温情关系。或者说,他们也是另一种“相依为命”的存在。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把爱犬是当作会说话、会思考甚至会战斗的小生灵存在的。这是一种拟人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的体会到人与犬之间的那种良好互动。

在文章末段,我还是有必要再次提出,个人非常不喜欢前半册的描写,或者是对翻译的失望,或者是对作者的描述不满。

以之为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