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会越来越值钱,可惜不是95后
又到一年暑假,有时间有资本的都去玩了,有能力没能力的都去实习了,有目标没目标的都去考研。这次我就来说说考研这个应景的题。主要谈一谈考研价值和心理。
一、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考研
我在我的很多文章中都强调过,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出色的,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现实的条件对我们做出了制约,所以形成了许多想了不能做的状况。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很难受,很身不由己,但我们依旧在努力。我们很坚强,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活下去的人都很坚强。但是我想说——你真的不是因为懦弱而考研吗?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也就是现在中年人,现在考研者的父母那一代,文化教育刚刚普及,是不流行学历这种说法的。那时候人们的目标就是找一个好工作,尽快工作,而且家里条件并不富裕,所以很多人选择了职高、技校这样的地方,而没用去大学深造。
事实证明,那些在当初投资自己上大学的,平均水平都过得要比同辈人好。
那么结论显而易见,上大学很好,类推,读研也很好。
你以为我会这么说?读文章讲究知人论世,而在这方面我们自然要知世论人。
活了这么多年,我想大家应该都认知到机遇绝对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机遇不同于运气,运气是你买彩票在家里等着五百万,而机遇是在你有一定资源的情况下给你的机会。而大学对于那个年代,就是提供这种资源。
这种资源来自于很多方面,其一是政府导向: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国的各个市场是有绝对倾向性的市场,决定其倾向的就是政府。这在后文详细再说,在当时大部分人不愿意读大学的情况下,国家自然是要大力推,你缺钱?我给补贴。你担心以后的出路,我出条政策给你提供便利。
其二是视野和学识。姑且不谈那个年代,光是现在,我想很多人在大学后都改变了很多,这些得益于大学给你的那个平台,它教会你前沿的知识,给你广阔的平台,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你没见过也想不到。
思维决定成败,可想而知,当一堆人只会做技术成为井底之蛙的时候,你身为一个在天空翱翔的物种,哪怕非鹰是鸟,你的发展也绝对不会差。
但是,这种理论适用于这个年代,适用于考研吗?
我归结现在考研的原因如下:
①能力不足。当代大学所学习的知识并非是最前沿的知识,也就是说,你很难做一个科技上的创新。而如果你没有在业余时间学习那些应用型的技能,在职场是相当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一部分选择考研,考研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实践。有很多人,为的就是多这两三年。
②门槛不够。浏览过招聘网站的人定会在大部分公司的要求上,看到需要什么什么专业或相关专业这样的字样。其实我们都知道,上什么专业你不一定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但是从公司的角度上讲,他们只能这么做,因为公司是要你干活,在你有基础的情况下才会培养你。而这个基础他们作为局外人怎么了解?只能够通过专业筛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找过实习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作品最重要。因为既然你能够拿出作品,就说明你已经完全具备了从事行业的能力,公司只需要将你完善就好了。至于其他的什么公司还会看?并不会,那些都是纸,撕了屁都不是。当然,如果你没有绝对的能力,你还是需要专业对口作为门槛,本科不对口,就只能读研,如是。
③社会导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们的社会性注定了我们很难独立生存,正如我听到的一句糙话,‘遗世独立的人,不是牛逼哄哄就是臭气熏天。’既然我们不能够独立,就必定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来自父母,来自老师,来自他人,来自社会,来自对比,来自选择。中国有句老话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他人真的了解我们、了解我们所要面临的时代抉择吗?
有多少人是听从他人的意见选了专业,有多少人是因为网络新闻的数据导向选择了职业,有多人是跟着国家政策决定了行业。如果你是凭自己的认知理解作出的选择,自然是好。但如果不是你的选择,你是否有一种甩锅逃避的心理——这是别人选的,所以我过得不好也可以抱怨。是因为他们当初我才走错了路,做了我不想做的事情,我每天碌碌无为没有发展,跟我自身努不努力一点关系都没有!
有多少人是因为不喜欢而不学习,那么我想问,你喜欢什么?你有真正系统性地学习你喜欢的东西吗?你只是想要选择轻松的一条路,想要选择娱乐的一条路。而这,并不是自由。
老人的话是他们经验,所以古语的意思是,前辈们的经验我们要接受。但他们不符合时代的东西我们要抛弃,因为只有你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你自己。
划重点了!!我说的是,有可能。
人,从来都只能自助。
二、考研真的有用吗?
如果你是为了获得跨专业的就职门槛或者是你真的开窍了想要好好学习,那么考研真的有用。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那是你许多年前还不懂事的时候丢掉的东西。它给你了更多的时间去弥补你过去的过失。
但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多几年时间,去思考你想要做什么。那你大可不必,因为你现在想不到以后也想不到,能够让你想到的只会是偶然巧合和机遇。而这些,你在工作中给你的可能性更多,而并非呆在封闭式的学校里。
再说一个更现实的情况,如果你想过要从事非专业的工作,你是否感到力不从心,至少你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去改变一条已经走上的路。而考研之后的路更窄,你的眼界会高,但如果你不从事研究工作你的实际情况并不会如何,而那些落地垂直的技能你一项也不会,你和本科毕业一点区别也没有,你都要从头学习。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你可能基础工资每个月多个几百块,但在你读研期间很可能你的同学已经当上了项目经理,差距远远不止几百块。如果说有价值,那么对于没有既定目标考研的人,考研的价值仅仅在于职业天花板。你所能发展的最大发展空间可能会大些,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在职业中发展最大化?更别说,这种天花板,如果在职场中努力学习,培养思维,轻易就可以捅破。
三、从中国人才市场看研究生就业
前文已经提到了,中国的市场是绝对有导向的。无论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是媒体舆论的间接导向。拿房价来说,房价什么时候会涨?国家想要让你买房的时候会涨。(也许初看并不是这样,请仔细思考背后的逻辑)因为每个人的圈子都是相对闭塞的,对于你不熟悉的东西只能够凭借所谓的大咖,所谓的媒体来认知。但事实情况是,他们不会真的引导其他人去正确的思维方式上,至少不会完全暴露他们的想法。他们只是说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导致的结果他们并不负责。
中国的人才市场也是如此,如今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换句话说,除非有关系,否则你混不了。有能力的在哪都一样,没能力的亦是如此。而显而易见的是,职业能力并不与你是否是研究所挂钩。我们不妨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理论来看待就业市场。
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当今无疑是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的就是长尾。所谓长尾,就是建立在二八理论的基础上,即百分之二十的人赚取百分之八十的利润,百分之二十的人产生百分之八十的绩效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二八分。这是旧市场,而互联网的一个特征就是开放而广域。以前因为渠道不发达,诸如公司招人可能只会贴告示,那么他招到的就是本地的小市场里的人,所以只要你并不差,你就有机会。而现在的情况是,你得与全国的人竞争岗位,你的层次水平在这个广域上一目了然,你要么全能,作为尖端的百分之二十的人才,要么有非常出众的一技之长,作为无限远处的长尾。处于中端的人是最没有价值的。
那么研究生能够提供什么?他不能提供给你出众的落地技术,也不能把你培养的全能,他唯一提供的是通向尖端的渠道。这就表明你必须走那条路。
在如今饱和的人才市场研究生有竞争力,但并不强,几年的时间你用来实践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价值。了解人会知道,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可能需要三年,市场才能够完全吸收,这就表明,你不仅仅需要和同辈竞争,你还要和在社会里滚了两三年的人竞争,这意味着你读研到进入社会比别人晚了两三年,出来之后你还要再晚一两年。
但是这个情况逐渐在被改善,诸如国家取缔三本,就是一个将技术型和知识型人才两极分化的措施,要么你能够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任务,要么你具有可靠的思维和视野,能够宏观调控。而研究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后者较为尖端的部分。所以研究生的价值必定会随着门槛的提高而精英化,当精英化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度的时候,就是研究生真正有价值的时候。
那么这段时间需要多久?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绝对不是95后这批读研的人。人才市场的饱和还没有完全消化,社会的认知也没有很好地改善,现在局外人只是随着媒体和国家的导向觉得学历越高越有用,而内部人,诸如许多公司的HR,都知道这东西远远不如一个作品来得有效。至少如今如此。(你们可以问问周围的猎头)
四、结语
其实我们进入社会,就像是在营销自己。如果你不能够如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一样,给自己精准定位,了解自己以通达外界,那么考不考研,其实就那样。正如我现在越来越相信,我的营销老师(非学校的)给我说的一句话:“人生的路上从来不是充满荆棘,而是蹲满傻逼,最可怕的是,很可能其中有一个傻逼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