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从书里一路走来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5人  星晨1

先来回答一个什么是好书的问题,好书我对它的定义是:二十岁读,只是一知半解;等到三十岁再去读,回首过往经历发现书中的讲的好有道理,甚至于就是真理。

面对一本书,看一遍就不看了,或者过了三五年再回头看这本书发现对你意义已经不大了,这类书籍是大多只写给年轻人看的。因为在高中阶段确实读过几本成长励志的书籍,但那说的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没有说到深层次人性共通的地方,那些书我打算送人去了。包括那些伴随自己成长的公众号,我现在已经也都渐行渐远了,但有些依旧还在。

由此,我想从自己的读书成长中做一点分享。

如果有可能的话,要读书读什么书为好?我的答案是读人物传记。最好是读那些伟人的人物传记。这里读伟人的人物传记不是说你读完了可以成为伟人,而是你会发现身边那些被人吹捧的成功人士在历史的一个尺度上那根本不算是成功,因此你并不需要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被人瞎忽悠学习他们可以获得你想要的成功。以我现在的认知,我猜测一下所谓伟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往后再历史的长河之中会被人称为圣人,最起码在生前他们自己是不承认自己是圣人的,只有死去的人才会被称之为圣人,最起码孔子生前就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他被称为圣人是他死后的事。

我不喜欢那些把自己抬得很高很高的伟人,尽管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人就有缺点,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犯错只犯一次,王石在《十三邀》说过这句话。

找到一本能伴你终生的书。中国的前总理就一直把《沉思录》放在自己枕边时不时翻阅,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伴随你一生的书。在分享经验与观点时,我很少分享自己的,我大多只分享从书里学来的,因为那是他们一生经验的总结,有一种放在那都能用的好处,所以一些三十岁不到的人写的如果不是专业书籍,建议你不要花这个时间去看,因为比这种更好的书多了去,而他们对你帮助大多不大,可能最多也是阶段性的帮助。

这让我开始思考起一件事,如果我要去做一个公众号,做一个可以伴随人一生成长的公众号比较好,因为有些话你什么时候去看它都很有道理,不去分享自己的经验也不从去总结经验,就是把别人的经验拿来我做一番梳理给别人用,这个应该挺好。服务于18-25岁的年轻人,这个想法不错,因为人在这个期间会犯很多的错,而这个时候分享一些智者年轻时犯过的错,自己就别再犯了,好像市场上也没有这类的公众号,就我做了。

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问题,确实年轻时人很容易犯错,当我们犯错时看看历史上的伟人是怎样做的,我们学就好了。当我们面对成功有焦虑急迫时,看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人生低谷时看看毛泽东怎样度过1931-1935这四年的,当我们把圣人放到一种望城莫及的高度上,孔子却在身前说他不是圣人,当我们年轻时欲火焚烧,富兰克林却寻花问柳,生了一个私生子,等等这些告诉我们,人生真的是太充满惊喜与意外了,你敢说你能定义成功的标准?

读书有啥用,就我一句话总结来说,看到任何现象你都会内心坦然很多,而不是干巴巴的着急成功,或者抱怨社会不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着急,人还活着,有希望的。实在没啥事做就多看看伟人的传记吧,先从《富兰克林自传》开始,或者看看稻盛先生的《活法》,站在一个宇宙的视角,人不就那样一回事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