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的明天
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学校,它在乡村建设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是村民的思想源泉、精神家园和未来之梦。可是,随着城镇化的建设,乡村小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明天,乡村小学如何在困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动态的命题,更是所有乡村教育者思考的事情。
我,一个在村小工作了十年的乡村教师,从小生活的教师家庭,对教育有着更深的情感。走在乡村教育耕耘的路上,想着自己的小学学习历程,我认为,乡村小学的明天必须走自己发展之路:
开设乡村阅读课。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一个民族立足于未来的基础。当前,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充斥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掌上阅读显得很方便,其实不然,阅读纸质书是对文化知识的一种敬畏,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乡村小学,教室里有朗朗的读书声,它能够让村民听到知识,感受到书香,更能培养孩子的习惯。让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能带动父母走上阅读,带动村民走上阅读之路。增广贤文中写到: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是呀,读书不仅仅是当下的事,更是一个家族兴旺的基石。乡村阅读,开展方便,但重要的是坚持。
乡村小学的明天让乡村孩子“走”出去。当前,乡村学生的视野窄,大大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交流能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可以借助cctalk、童年一课等公益组织,让乡村的课堂丰富起来,让孩子们看到知识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每天的语文、数学课;让乡村的孩子不仅仅学到新知识,看到新老师,认识远方的同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互动,碰撞思想,畅谈未来。
让校园有乡土的气息,更有乡土的课程。大家都知道,知识来源于辛勤的劳动者的实践,作为乡村的孩子,如果失去了这些本真的东西,一切的知识学习都是空洞的,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对知识的敬畏感,更何谈获取知识。比如作文,它是需要有丰富的经历和广泛的阅读,才能写出优美的文字。让我们写种花,你没有这样的经历,怎么能够把过程写的生动;数学,很多的解决问题都是为生活服务的。作为乡村学校,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建设校园,走出教室,去田间地头去观察老百姓插秧、施肥以及禾苗成长的过程。让孩子参加勤工俭学等活动去体验生活。
把家长请进课堂。是呀,大部分乡村的家长文化知识都不是特别高,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学校,我们可以把他们请进课堂,给孩子们讲一讲他们种地的事情、打工的经历等,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现身说法是对学习的启迪,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家长课堂可以和我们的乡土课程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感受知识的来之不易,看到知识的前世今生。
让教师走出去。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下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视野和高度会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高度,他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从自己这里了解到前沿科技,学生站在巨人教师的肩膀上可以看到更深更远。
教室形式应该改变。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前的课堂把老师的权威放在一个制高点,用讲座、讲台把师生关系变成权威性,其实不然,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桌椅的摆放可以是圆桌,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去探讨知识,享受知识获取的快乐。当前的村小,人数少,劣势完全可以变成课堂发展的优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下的乡村教育发展,失去了自己,盲目的跟着学,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
其实只要我们教育者能够转变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尝试走有乡村味道的教育之路,乡村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