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故事

登吴山之吾所爱也

2018-12-04  本文已影响9人  三坐

                                   登吴山之吾所爱也

     最近只要天公最美,一有空就去登吴山。

     吴山,杭州人俗称“城隍山”。海拔也就100米不到。很适合我这种运动细胞不好但又想呼吸新鲜空气的懒人。

     一般情况,我们会约在大马弄。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话说在南宋时,大马弄的“物流”很繁荣,除了马车司设在此处,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将作监(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等官署也都设立在此。现在这条小巷子是人气超足的小菜场,蔬菜、海鲜、水果、日用品各种南北货都有。我们来这里主要是吃为了早餐,以及有时候带点炒货和零食上山喝茶用。

      大马弄的早餐品种蛮多,烧饼油条煎包煎饺馄饨烧饼馄饨糯米团。。。。。。。我们几个各取所需。我最爱喝豆浆加油条。豆浆我爱甜的,在大碗里兜两瓢羹白糖,舀一勺滚烫的豆浆,随着老板的手势由下往上,乳白色的豆浆如一条细线冲进碗里,白糖瞬间消失融入豆浆中,此时的豆浆已经裹上糖衣,如同新嫁娘那么甜蜜,林俊杰曾有首歌写的是<<豆浆油条>>,里面有句歌词说到“喝纯白的豆浆是纯白的浪漫”,我没有那么浪漫,但对于加了虾米、葱、榨菜的被我认为是一晚酱油汤的咸豆浆,我认为没有比甜豆浆更令我期待了;再把炸得焦黄喷香的油条浸一下,咬一口,酥脆带有豆浆的香甜,熨帖肚肠,温暖心房,五脏六腑就被唤醒了。

     吃饱喝足以后,晃着装满刚买的山核桃、瓜子、柚子的布袋袋,拐到十五奎巷。但凡古老的巷子,大都带着许多的故事。

    十五奎巷,故事也不少。有说十五奎巷,原先叫做“石乌奎巷”。后来人们觉得这巷名不好听,才改成了“十五奎巷”。相传,城隍山上的十二生肖石旁边,原有一只很大的石乌龟。这石乌龟受日月精华,承雨露之琼浆,年深月久,修炼成了精。每到晚上,它就化成人形,青衣小帽走下山来,穿行于闹市之中,畅饮于茶楼酒家;有时登上紫阳之颠,远眺钱江夜涛,饱览西湖月波,遨游于山水之间,怡然自得,觉得十分快乐。只是它形体笨重,步履蹒跚,上山下山,踏在石板上,笃笃之声不绝于耳,吵得附近的庙神夜间不得安宁,纷纷向城隍神告状,幸亏它不做坏事,城隍神也没难为它。后来,这石乌龟觉得自己不是山间之物,应该归入大海与鱼龙为伍,才是修归正宗。但苦于行动不便,入江无路,归海无门,终日郁郁不乐。事有凑巧,南海观世音菩萨从西天回来,路过杭州城隍山,已经暮云霭霭,脚下没有注意到城隍山上的大樟树,一步踉跄,震动怀里的柳枝宝瓶,酒出了几滴甘露,刚好落在石乌龟身上。石乌龟的道行一下子增添了五百年,变得体态轻盈,行动十分方便了。一天夜里,石乌龟沿着山坡悄悄而下,经过四牌楼,爬出鼓楼,打算从望仙桥河下顺江入海。这时,潮神伍子胥刚巧从山上下来巡逻,发现石乌龟要逃循出海,不觉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将士把石乌龟逮住,钉死在伍公庙山脚下。第二天,住在这条巷里的居民发现一只庞大的石乌龟趴在这地方,后来就把这条巷取名为“石乌龟巷”。有趣吧!

      另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巷里的居民多擅长骑马射箭,科举考试时一举得中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这个传说比较文绉绉哈。

     如今的十五奎巷,屋顶铺青瓦,室内多铺石板,向着巷子中延伸出去的更窄的小道望去,绿色植物攀附着古朴的房屋,充满了浓浓的文艺气息。不过,江南的小巷子一般都是这种格调。在巷子口有家饭店,十几年前它还在弄堂深处。那时候是个木建筑房子,破破烂烂,毫不起眼,但是到了晚上那叫一个宾客盈门,晚来的一溜排队,拿着老板手写的号子等着叫号。豉油虾、臭豆腐碎、酱爆螺丝、花蛤、鸡爪、倒笃菜炒什锦。。。。。。物美价廉,一度也成为我们的聚餐基地。踩着嘎吱嘎吱的楼梯,客人们团团拥坐,相邻的两桌之间,过道的两人或许都是背对背贴着,举手夹菜要侧着身子,即便如此,大家依旧乐此不疲。小二高高地举着菜盘,大声吆喝着“让让,让让”,杯觥交错,吃的嘴角流油,那叫一个热忱。只想说,那时候胃口真好,年轻真好,为了吃,不远从城西坐着公交车挤成沙丁鱼般赶到这里也在所不辞。如今这家饭店搬到巷子口,生意依旧兴隆,很多游客纷沓而至,我们也去过几次,就是找不到当年的味儿。是到了抱着保温杯泡枸杞的年龄,按老张的说法就是吃不动了。

     十五奎巷有许多上山之路,我们一般选择晓霞弄上。这段路是我登整个吴山最累的一段。因为它中间只有台阶而无平缓之地,而且他们几个都很精力甚佳,常常不带歇口气直直往上爬。为了不被他们唠叨要早睡早起这种养生常谈,或者编排我山里人连个山山都不会爬之类的闲话,我咬着牙不带吭气目不斜视低头爬。因此,我也常拿这一段山路来测试我前一天的状态。如果气喘吁吁,脚步滞重,那证明前几天睡眠不怎么好,当天回去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步履轻松,可运用呼吸之法调节气息,那么今天中午可以好好给自己加个餐,鼓励一下。所以,这一段也是我的试金石。每天山上有或练太极或健身的老人们,穿梭在我们身旁。某次一对老人经过,看着我说了一句:“呦,现在连大学生也来爬山了!”我左顾右盼确定是说我,那个差点飘起来哦。所以,登山可以年轻,登山可以修仙,我相信啦。

      中间途经两大遗址:有美堂遗址和至德观遗址,现在这两处被一统归在“优胜美地”景观。话说宋仁宗嘉佑初年,龙图阁学士梅挚出任杭州,仁宗《赐梅挚知杭州》,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挚到杭州后,即在吴山上建堂,名“有美”。请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为之作《有美堂记》,文中有“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的赞文。蔡襄为之书丹,一时传为美谈。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吴上不高,但有这些名人诗词加持,仙气甚足。

      此处,我最爱的是樟树。据说在南宋时期,吴山靠南侧历来是禁区,老百姓很少有机会登山。到了1287年,杭州已在元朝的统治之下,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大规模调整行省建制,改江浙行省为江淮行省,后又改为“处行中书省,治杭州”。吴山对外开放,老百姓以及文人墨客都可以登山,从元朝开始,吴山开始真正热闹起来。也是从那年起,杭州从南宋的都城,正式成为元朝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昔日金碧辉煌的南宋皇宫早就被烧成了废墟,当时不知是谁,在吴山种下了这一片樟树。之后历经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朝代更迭,战火纷争,700多年里杭州经历了沧桑巨变,这些小树苗也长成了参天大树,依然站在吴山顶上,静静看八百里湖山,十万家烟火,陪伴这个城市一代又一代。所以,这里的古樟树也有700多岁了!

      它们长得郁郁葱葱,星罗棋布。一棵棵都硕大无比,树枝苍劲有力,树叶依然绿得发黑,还时不时散发出香气。樟树它属于常绿大乔木,高可以达到30米,直径可以达到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遮庭荫树。在杭州,以前家里有女孩家的,都会种一颗香樟树,到了结婚待嫁的年龄,就会用樟树制作嫁妆之用。我们家也有两口香樟木做的木箱子,配上金黄色的锁扣,我妈还常放入几颗樟脑丸防蛀。一顿我很沉迷这种樟脑丸的气息,后来听闻说对身体还是不好,我妈就改换成香皂了。到了我这一辈,我爸也给我栽树了,不过是栽了广玉兰,他说这棵树漂亮,会开出大大的白白的香香的花朵。也许这是他的期望,希望我长得亭亭玉立又美丽大方,真不知道这许愿一般都是反着来呢,如今这五短身材这也是没谁了。看得他经常摇头叹息跺脚,一度攥钱要给我买一个郎君回来。我推断还是这广玉兰的问题,每次开花时节都是梅雨季节,花儿刚含苞待开就被雨打湿掉落。每次看到院子里掉入泥地洁白的花骨朵,就在为我自己深深叹息,天不应我。还不如种一棵香樟,可以做个板凳鞋架什么的!不像广玉兰,中看不中用吧!

        绕过弯,路过药王庙。庙旁遛鸟的人儿多。树荫下、石墩上、挂着、摆着各种各样的鸟宠儿。笼中有画眉、八哥、鹦鹉、芙蓉、竹叶青、黄豆儿……它们迎着朝霞,放声歌唱,百鸟争鸣,静中有闹。旧时,吴山上还有"斗鸟"的习俗。一种是隔笼相斗,即将两只鸟放进一只大鸟笼里,中间隔开,几个回合斗下来,胜者高声鸣叫,得意洋洋,败者闷声不响,垂头丧气。这种斗法,比较温文尔雅。另一种斗法比较凶残,叫滚笼相斗,把两只鸟儿关在一只笼里,任其撕咬,滚成一团,有的甚至当场斗死。那时,还有人用"斗鸟"进行赌博,为此,有人大发横财,有人则倾家荡产。如今,这些陋习早已被历史淘汰。但爱鸟、养鸟、赛鸟的习俗,却一直在吴山留传下来。爱鸟养鸟之人,鸟笼子一放,话题一敞,鸟鸣人论好不热闹。      

       药王庙,原为祭祀汉代因杀灭大量毒蝎的皮货场看守人张森的“皮场庙”。北宋宋室南渡时移所供神农氏像于杭州,俗称药王庙。明清时,“皮场庙”演变为祭祀古代圣医扁鹊和孙思邈的庙宇,至民国时期,药王庙成为杭州中药业药号聚会之所。每年药王菩萨生日,这里都要演戏、烧香、祭祀,盛极一时。药王庙虽是医药界祭祀的地方,然普通老百姓到此焚香祛病的也不少,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有药王的神灵庇佑或许有心灵上的治疗效果。药王老祖--神农氏的塑像,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业的鼻祖,传说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这样能分辨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神农氏亲尝百草的传说也源远流长。所以每次路过,我都心中暗念一声,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药王保佑。。

       接下来这段路很平缓,基本就是在恢复刚才的体力,我爱登吴山无非就是有段小坡让你小累一阵,然后马上地势缓和迎来一阵舒爽,节奏紧凑不拖沓,微微出汗而不喘。到生肖园这一段,这里是人生鼎沸,而且基本右边靠路旁一般都是围着很多人,旁边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他们在干嘛?不是在讨论实事就是在谈论股票。我常想,要我是高官想体察民情,来此地最为合宜,别看他们相貌而平凡,他们可都是穿着布鞋呢!

    生肖园的石头很光滑,光滑如美玉,细腻如羊脂,以前不相信李白说的“铁杵磨成针”,看看这石头我相信,应该是可以的。有时候我去的晚,他们几个靠就在石头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等我。每次看到有小朋友后过来指指点点认生肖,我们就忍不住暗笑,人家说“三分相似,七分神似”,我看着几乎要“十分神似”了。或许是我的想象力太弱,反正看来看去就是一堆乱石。

      旁边就是城隍阁。古时候城与隍原指的是城池的城墙和墙外的沟壑。为祈求城池的安宁,我们国家在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祭城隍神的活动。魏晋南北朝后在儒、道、佛诸学说影响下,城隍神的形象中更多地糅合了善恶报应与礼仪、道德的观念。当时会选择生前在某地担任过刺史以上官级的贤良正直的文官武将,使他成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祭祀的是周新。周新,广东南海人。现在城隍阁的右侧,建有周新祠。他当时曾担任浙江按察使,因为刚正不阿、惩治腐恶,执法如山,深受人民爱戴,人称“铁面寒铁”。后来因受诬陷而被明成祖杀害,引起民愤。为平息民愤,明成祖假惺惺说梦见周新做了杭州的城隍,于是就在吴山上为他修建了城隍庙。

      城隍阁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为七层仿古建筑,高41.6米。它的建造,起到了为西湖山水风光补景的宏观效果,它平衡了整个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布局,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登临观光,而且又与山、湖、城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得人们不论是从西湖远眺,还是从城区各个方向观望,都有美好的视角。尤其是它作为吴山广场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对景,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现在成为了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登上69米高的山顶,再登上城隍阁顶的观凤台凭栏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霭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特别在夜晚,当你抬头望见那远远的山峰上,城隍阁亮起的灯光,会觉得一方神仙保佑你,安全感十足,有没有?不过,一般我们很少上去,毕竟还要门票的,钱要省着点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说去喝杯茶。

    接下来是一段有点狭窄的石头小路,阳光从树叶中透露出各种光斑,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有几次心血来潮就会在这里搔首弄姿拍几张文艺照,一般都是八张景色带一张人像的九宫格,人像必须是经过美颜或者萌拍。有次我们几个聊天说年轻的时候合影怎么这么少?为什么呢?为什么,还不是当时没有美颜,拍出来都是烂冬瓜,而且那时候拍照也不便宜,呃,主要还是太丑,藕吃的太多了。所以说日本化妆术,韩国整容术,中国美颜术,这是朋友圈的现代三大发明,没错。

     转几个小弯,就到了山顶上的江湖汇观亭,亭前楹联沿用了明人徐文长题辞:“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点明了“吴山天风”的意境。亭子里是一群合唱团的姐姐们,千万不可以说大妈,我怕被白眼。听起来很专业,练起来更加专业,每次去都会遇到,这也许是她们的教室吧!我也希望在年老的时候,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人总要承受孤独和寂寞,以及内心与外界的和解。如果有一个自己相随的爱好,总比影子强。    

登亭远眺,西湖、杭城尽收眼底。亦可抒发一通“胸前竹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之感慨。天气好的时候,肯定会多角度拍摄,在下次想在家里懒懒不肯出门时看看照片上的景色,那时候心里就像被小猫咪挠了一样,痒的不行,屁颠屁颠出门,也算治愈宅女一贴良药。

     转悠了一圈,就要打算下山了,下山的路很多,可以通到紫阳山、瑞石山、伍公山、宝云山、粮道山、管米山、云居山。。。。。。我还没有完全走到过,要还是因为懒惰和闲散,走到哪里是哪里。山上有历朝历代留下好多摩崖石刻,也没有完全看过。算了,时间还长着呢,慢慢看吧!肚子有点饿了,那就按照老路回吧。

      经过城隍阁边上,在“吴山大观”的浮雕前伫立。看看,在画面上我们既可以找到当年茶楼酒肆、风味小吃等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又能够见到琴棋书画、说书弹唱的各类艺人;还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测字算卦的芸芸众生相,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可见历史上,吴山曾经是热闹喧哗的游赏胜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观潮、游览、娱乐、购物、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畅想当年在城里的人们只要到吴山,足不出城,游历休闲两相宜。爽哉!

      吴山庙会,不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的本地人。人们到此辞旧迎新、祈求一年的好运气。二、三月间,杭嘉湖一带的香客纷纷涌进杭城,而且一般都是先到灵隐、天竺、玉皇山、净寺,最后才到城隍山。香客把香烛烧完了,就想买点东西带回去。所以,吴山脚下清河坊一带的胡庆余堂、孔凤春、多益处、状元楼、张允升、方裕和等店家,生意格外兴隆。这些老店之所以名扬中外,与庙会的兴盛有极大的关系。到了立夏,开始农忙,外来的香客就减少了。但旧时的杭州有"五郎八保上吴山"的习俗,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的伙计,辛辛苦苦忙了数月,老板都要犒劳大家吃一餐,并放假让他们上吴山赶庙会。此外,遇到哪座庙里的菩萨生日,吴山上也总要热闹一番的。一般在这种人多的时候,我会蛰伏在家里,所以,这种好辰光,我很少见到。

       以前吴山上有有很多餐饮店,其中一家店的鱼头特别好吃,但今年因为环境整治,起油锅的这种餐饮取消掉了。喝茶倒还在。我们随便拣了一家靠树旁的安静桌子,茶写着15元一杯,一般10元一杯也有的,不过都是些茶叶沫沫。我们一般都是自带茶叶和杯子,店家提来一个开水瓶,我们还叫了小馄饨和拌面,清爽的小点心还是可以做做的。热乎乎地垫下饥,我们不是还带了好多吃的,摊了一桌,开始吹牛。隔壁几桌在打牌,或家长里短。一眼望去,看到的是东岳庙。吴山多庙,素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中兴东岳庙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东岳庙初建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元代时毁,明景泰间重建,清道光年间又进行过修葺。现存建筑五开间,共三进,占地2470平方米。东岳庙的后殿是崇德堂,又称五福殿,殿中供奉的是“福、禄、寿、喜、财”五神。这五神可厉害呢!

     下午三点多了,好似大家都约好一样,不约而同三三两两站起来,收拾下桌子的果皮纸屑,开始陆续往回走。

      我们从伍公庙的青石小路下山。有说吴山名字来自"伍"字的谐音,伍公庙就是为纪念伍子胥而建。伍公庙在吴山东南角,建于春秋时期至今已二千余年。历史上伍公庙屡毁屡建,目前所存伍公庙为清代遗存。山下就是南宋御街的入口。如有时间逛逛,我们就顺便穿过清河坊逛个花鸟城或者去后市街带点羊肉回去;要不就分道扬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吴山还有一个典故:传说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钱塘形胜》词传入北地,金主完颜亮垂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起意投鞭南下,并命画工潜入临安摹绘西湖图景,制成屏风,亲笔题诗其上:"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它还被很多名人写入诗句,给各位看官摘抄几句:

      宋朝顾禧诗云:

紫雁高飞晓雾浓,西风峭削玉芙蓉。谁携谢朓惊人句,更上吴山第一峰。

宋人陈允平有《登吴山》诗云:

      登高一展眺,宫树郁嵯峨。楼阁春风满,东南王气多。

青天行日月,大地布山河。柳色沙堤路,时闻响玉珂。

      苏轼诗云: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茶楼酒肆城隍庙,冷面寒铁周新坐

     张岱《吴山城隍庙》诗:

宣室殷勤问贾生,鬼神情状不能名,见形白日天颜动,浴血黄泉御座惊。

革伴鸱夷犹有气,身殉豺虎岂无灵,只愁地下龙逢笑,笑尔奇冤遇圣明。

尚方特地出枫宸,反向西郊斩直臣,思以鬼言回圣主,还将尸谏退佥人。

血诚无藉丹为色,寒铁应教金铸身,坐对江潮多冷面,至今冤气未曾伸。

     清朝康熙皇帝玄烨曾赋诗赞美吴山道:

左控长江右控湖,万家烟火接康衢。来绝顶凭虚望,似向云霄展画图。

     近代巾帼豪杰秋瑾则留下了传诵一时的《登吴山》七绝:

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

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褒贬难论伍子胥,恩怨情愁西施祸

。。。。。。

     悠悠的吴山,尽我所能也不能看尽;走在斜缓的山麓,只为珍惜的当下的时光和我亲爱的朋友们!

                                                  2018.12.4   三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