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家庭中如何做国学经典阅读(二)
教学札记——家庭中如何做国学经典阅读(二)
大家好,我是金竹,今天继续分享,在国学经典中,我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每个内容的目标是什么?
教无定法,每个孩子每个时间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经过一定的基础铺垫,对文学,历史,人文,地理的理解慢慢的会提升起来
之前分享了低年级段的教学计划,今天分享高年级的教学安排和计划
1、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会首先会进行《论语》选读,择其精要,篇幅短小,熟读成诵,掌握为学、从政、自立、处世、交友等等各种义理,兼带积累语感。
当然,最开始的课程导入,都会从孔子及其弟子开始,孩子对人物故事,总是最感兴趣的,多样的解读,不同角度的解读,有趣的解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兴趣学
语录体的书籍,读起来没压力
2、《孟子》选读,熟读成诵,养其浩然之气。
《孟子》相对于《论语》来说,篇目比较长,但是作为“亚圣”的孟子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浩然正气贯长虹
3、诸子选读,文化史上重要段落的节选诵读,包括《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大学》,以及后世重要著作。
《老子》短短的几千字,看中国著作中为数不多,讲宇宙的书籍
《庄子》33篇,各种寓言故事,真的是想象力的巅峰,鹏程万里,需要蓄势待发,给孩子们植入长线基础
《大学》明明德,这个“德”字怎么理解,道德的“道”如何理解
~~~
4、名文鉴赏,文学史、文化史上的精彩文章,以锤炼辞采、砥砺思想、继续积累语感。
5、《史记》选读,篇幅较长,锻炼阅读能力。面对真实生活,引起讨论、思考。
如果说《论语》《大学》《孟子》奠定了学生的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解
那么《史记》就是用中国文化的的基本理解,去解答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观点,儒家思想,是怎么使得太史公如此塑造人物形象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我们的古文阅读,都是以人物传记为主,不求学习到一样的文章,但是面对各种官职,各种基础知识,孩子,起码不陌生,不恐惧
————————————————————————
其余主题
1、诗词主题课,按主题组织诗词阅读,了解中国人的情感、思维,更获得文学趣味。
2、汉字通识,以解析字形来源、演变为纲,兼及名物、典故、思维方式、审美习惯,从寻常日用的汉字了解中国文化。在以上阶段学习涉及识字,也可以略加文字学的解析。
3、思辨文言,按主题组织文言材料,深入思考中国文化的重大主题,反思传统的制度、思维方式,兼及优长与缺憾。
4、其他课程,特定典籍、名著的全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