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车有关汽车那点事儿汽车经纬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该一视同仁吗?

2016-12-27  本文已影响20人  道格先生在上海

先重温一下和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四条旧闻。

A、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公布了5家严重骗补“老虎”名单。据说,还有个更长的七十二“苍蝇”名单,涉及骗补金额近百亿。此次国家对骗补的调查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态度坚决、过程透明、处罚严肃,令人称快!可是,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苍蝇老虎,以如此拙劣的手段轻易拿到如此巨额的补贴呢?

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9/13/content_46679.htm)

B、江淮大众牵手

2016年9月7日,大众和江淮公布“喜讯”:一天前,小两口在德国狼堡私定终身,宣布成为“我们”。“我们”的目标是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主攻纯电动车。这可是对“才子佳人”啊:中方已在新能源领域挣下不少家业,且是国有车企中唯一的单身贵族;外方最近虽因“排放门”有点灰头土脸,但在中国却是个熟门熟路、左右逢源的白富美;再加上两国总理的牵线搭桥,怎不令吃瓜群众羡慕得口水流连忘吐瓜子?可是,按咱村的规定,那个一女两嫁的白富美不是不能再嫁了吗?

http://www.cheyun.com/content/12594)

C、雪佛兰Bolt击败特斯拉

2016年9月13日,通用汽车宣布:“EPA说了,我家“小波”一次充电可以跑238英里,也就是383公里,也就是华盛顿国会山到纽约帝国大厦那么远!特斯拉的“三儿”才能跑345公里,所以在4万美元这个级别,“小波”最能跑!”想着从上海到南京充一次电就行,我也很激动!可再一想,慢着,您比MINI Cooper还mini,人家特斯拉“三儿”好歹快赶上奥迪A4的个儿了,您这么比,真的好吗?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852395.html)

D、李想的“车和家”

2016年9月13日,“汽车之家”为其前老板李想的“车和家”做了一次深度报道。到底是自家人,全文篇幅巨大,基本涵盖了李想造车的why、what、where、how,and for who这些干货问题,处处火花,值得细读。李想为“车和家”布局的是“小而美”的SEV和“大而强”的SUV,产品逻辑虽有小瑕疵,但其中的互联网思维确实给人一种“我怎么没想到”的惊喜。其实,说李想造车,可能是个误会,他只是通过造车来为用户“造”一种新的出行理念和体验。因此,当2017年SEV面世时,可能会有像宝骏E100这样的强劲对手,但本质上它们不是在一个维度上竞争。

http://www.autohome.com.cn/tech/201609/888105-all.html?pvareaid=101380#p2)

本不相干的这四条信息,在我看来倒有点意思。前三条背后的潜台词是:“新能源汽车是个新东西,所以要另眼相看,特别对待”。

因为“另眼相看”,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制定了特别的补贴政策。

只是没想到,补贴政策制定得太慷慨、太直接、太短视,以至于被一帮好吃懒做但又不乏小聪明的捣蛋鬼占尽了便宜。于是有了查和罚,有了反思和新的政策思路。就拿“碳配额交易”来说,虽然操作细节还不明朗,但这个理念比简单粗暴的“直接补贴”要高明,它注重政策激励的可持续性,尊重市场的力量;也试图不再对新能源“另眼看待”,而是把它作为行业的一部分,让参与者不只是去抢2020年前每辆车那几万到几十万的补贴,而是让他们意识到,只要静下心做产品,回报会很高、很长久。

又因为“另眼相看”,在江淮大众这事儿上,国家可能会网开一面。

《汽车产业政策》早已明确,同一家外商汽车企业可在国内建立最多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这里的“同类”可不分新能源车或是传统车,指的是“乘用车”与“商用车”之类的分别。目前大众在华的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都是“乘用车”合资企业。因此,如果江淮大众以生产新能源“乘用车”为目标,则显然属于违规超标。面对如此疑点,双方仍高调宣布“我们”,不就是仗着“我们”干的可是“新能源”电动车嘛!

还因为“另眼相看”,面对新能源车,连媒体和消费者都采用了“灵活”的标准。

就像这个雪佛兰Bolt的例子,大家谈到新能源新车时,最关注的好像只是“一次充电续航里程”了。甚至对车的分类和比较也只是以“车价”和“电驱里程”来划分了。于是比MINI还mini的Bolt因为电驱里程比奥迪A4大小的特斯拉Model 3多了40来公里,就宣称:我打败了它!Come on,如果是燃油车,有人会这么比吗?

是的,新能源车还是车,顾客不会仅仅因为车的动力源变了而对它另眼相看,大家买车还是要问:安全么、宽敞么、好看么、便宜么、用起来方便么、修起来麻烦么。。。那么,对新能源车是不是该和传统车“一视同仁”呢?

不是。比如最后一条,李想和他的“车和家”。在李想看来,现在的车从“买车”、“用车”、“拥车”等环节看,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随着汽车的电动化,车的结构简单了,空间布置更灵活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可以更好地与车融合了,所有这一切带来了重新定义汽车和汽车生活的可能,因此,在产品开发和业务模式设计上,必须对新能源车“另眼相看”,找出新意!

那么,到底该把新能源车与传统车一视同仁,还是应对它另眼相看呢?说到这儿,其实挺清楚了:为了不让新能源车娇生惯养,必须一视同仁,让它与传统车同台竞技;但为了充分挖掘新能源技术带来的汽车设计上的解放,又必须以“另眼相看”的态度对待新能源车的研发,“压榨”出传统车做不到的安全、智能、清洁,以及想不到的种种用户体验!

就像汽车不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一样,新能源车也绝不是把传统汽车“拆了动力总成和油箱,换上电机电池”那么简单。只有对它既“一视同仁”又“另眼相看”,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机生长,逐渐繁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