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建筑之首——穷极辉煌的武则天明堂

2019-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卫校一七药二

历史地平线 原创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多为木材建造。

限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当然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在建筑的体量方面,可能会不如石质建筑那么高大。

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依然存在过一些用木材建起的巨型建筑——

在之前文章里,我先后为大家介绍过的应县木塔、北魏永宁寺塔、隋乾阳殿、大明宫麟德殿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原文点这里:

中国应县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木建筑的巅峰

中国古代最高建筑——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超越故宫太和殿的隋代最高宫殿——乾阳殿

盛唐大明宫第一殿,中国宫殿中的“奇葩”——麟德殿

在他们中间,只有应县木塔是存留至今的,另外三个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浩渺烟波之中。

应县木塔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分别为:乾阳殿、麟德殿、永宁寺塔

但是,它们都还不是最大的。

在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真正的王者面前,他们都只有当小弟的份儿。

冠军之争

先问一下诸位: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哪座呢?

(注:只讨论古代遗留的,现代建的不算,下同。)

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

那当然是故宫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吧?

故宫太和殿

嗯,如果是论知名度的话,确实如此。

但是,要论“大小”的话,就很遗憾了。

面宽64米,进深37米,高约27米的太和殿在中国历代大殿中,其实只能算是中等规模——就说国内现存的,明长陵祾恩殿、太庙享殿,他们几个其实都差不多,大概属于同一梯队(其实后两者的面宽都超过太和殿,不过进深稍逊,所以论面积的话还是太和殿最大)。

明长陵祾恩殿

那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到底是何方神圣?

很遗憾,不在国内。

是位于日本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

感觉不明显?注意看建筑和人的比例

宽57.01米、深50.48米、高48.74米的东大寺大佛殿,最初是公元8世纪时圣武天皇为了安放一尊高约16米的青铜佛像,而倾全国之力建造的。这“一像、一殿”是当时日本名副其实的“国家工程”,谓之“罄全国之金铜以造像,尽山泽之林木以构堂”。

圣武天皇

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东大寺,已经是江户时代(1709年)重建的了。虽然比起原来的缩水不少(面宽大约缩为原来的三分之二,进深和高度没变),但依然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

虽然正面面宽不及太和殿,但进深远超

笔者作为中国人,在表示遗憾的同时,不禁想发出《三国演义》中袁绍当初面对华雄时的感慨

我也想说:

可惜我乾阳殿奉天殿都已不在,若有一座在此,何惧它奈良东大寺?!

这固然牵扯到很多关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在此就不多说了。

不过,针对很多日本学者曾认为的“东大寺是全世界曾经建造过的最大的单体木建筑”的观点,

我还是想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

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最大木建筑——

洛阳武则天明堂。

明堂复原图,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

先亮数据吧:

底层正方形边长88.2米(约为日本东大寺1.8倍),

高86.4米(约为东大寺1.9倍)。

或者换个参照物:

2.5倍太和殿高度、4倍太和殿面积。

在真正的实力关二爷面前,不管你是华雄,还是颜良文丑,其实没什么区别,都只是“插标卖首”罢了

“天上七星,地上七天”——隋唐洛阳城

我们知道,隋唐洛阳城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建造的。

洛阳城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城市的建筑师,就是28岁时便负责规划设计长安城(当时叫大兴城)的天才设计师——宇文恺

宇文恺不光在建筑设计上颇有造诣,而且心思缜密,他揣测到了杨广的心思:

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因此,对于洛阳城的营建甚至比长安城更为奢华,东都洛阳的乾阳殿甚至因为“过于豪华”而被李世民焚毁。

洛河穿城而过。来自纪录片《帝都泱泱》

洛阳城的设计不仅与当地的地理形势完美结合,还与天象相对应——天上的“三垣”之一、天帝居所名为紫微垣,洛阳城宫城便名为“紫微宫”。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高宗李治颁布《建东都诏》,正式将洛阳定为大唐国都之一,武则天称帝后更是将这里定为唯一国都(主要是想摆脱李唐王朝旧有势力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她女性的身份,所以对于彰显自己权威与合法性的需求要比一般皇帝更甚。而建造各种奇观及礼制建筑便是不二法门。也因此,武则天时期的洛阳城,堪称中国古代最华丽的城市。

社科院杨鸿勋复原洛阳城

尤其是城中的“七天建筑”,甚至具有了一定的科幻色彩——

天阙(即龙门伊阙)、

天街(即中轴线定鼎门大街)

天门(紫微宫城南门应天门)、

天津(横跨洛河的天津桥)、

天枢(一座高约31米的铜铁纪念柱,全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天宫(即明堂)、

天堂(也叫通天浮屠,一座礼佛堂,电影《通天帝国》中大佛的原型)。

七者分别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对应,故称“七天建筑”。

图片来自网络

在他们的映衬下,洛阳城的天际线变得异常绚烂,不愧于“神都”之名。

而其中的“天宫”,指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明堂”。

史无前例的旷世巨构

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帝王用以宣明政教、祭天法祖的场所,也是用来标榜正统身份的工具。它自从西周时期出现后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如《木兰辞》中就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说法。

汉代“明堂辟雍”

隋唐两代对于明堂的营建也是很重视。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曾慎重考虑过建造事宜,宇文恺还把模型都做出来了,但要么是因为战事,要么是因为儒臣们没能就“正统的明堂制度”讨论出结果,总之,这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直到武则天。

武则天像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面临着一个比普通皇帝更迫切的需求:证明自己的权威与合法性。因此,在建造明堂一事上,她奉行着“自我而作,何必师古”的独断作风——不再管儒臣们喋喋不休的口水仗,而是快刀斩乱麻,直接和她的亲信们——“北门学士”火速商讨出一套建造方案,由其“面首”薛怀义主持工程,甚至直接忽视了“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的古制,直接下令把宫城中的正殿乾元殿拆了,就地建造明堂。

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终于在武则天手上得以建成。

明堂剖面图。来自社科院杨鸿勋

《旧唐书》记载了明堂施工建造时的浩大场面:

凡役数万人,曳一大木千人,置号头,头一噉,千人齐和。”

如前所述,底边和高度都近90米,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屹立于公元7世纪的中国洛阳。单论数据的话,休说日本东大寺,就是同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难望其项背。

底边77x72米,穹顶高56米

明堂的造型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底层为正方形——象征四季

中层为十二边形——象征十二时辰

上层为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

顶部施以一尊高一丈的铁质凤凰像,周围九条龙环绕

这些建筑形制,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北京天坛祈年殿。

此外,武则天还铸造了“九鼎”,放置于明堂中。位居正中的名为“豫州鼎”,高5.3米,其余8个鼎高4.1米,环绕而立。

九鼎。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明堂先后建了2次——首次建成7年后,便遭遇大火被焚毁。武则天随即下令重建,第二年就又建好了一座新的明堂。

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先后两次营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都十分迅速地建造完成,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国力之盛。

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砸向明堂的通天浮屠

(注:电影中的“通天浮屠”在历史上亦有原型,即“七天建筑”中的“天堂”,实际上是一座为安放佛像而建的佛堂——当然佛像没有电影中那么巨大。而关于其高度,众多史籍记载不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和明堂一样,都是当时洛阳城的“天际线”担当。)

结语——楼起楼落

可以说,也只有武则天这样敢于冲破宗法藩篱的女皇帝,才能够建起这样堪称惊世骇俗的庞然大物。

但不出意料地:在她驾崩后,儒臣们又站出来批评它们“不符合礼制”,随后便将这些代表着武则天个人印记的建筑一一拆除——天枢被销毁熔化、明堂也被削去顶部,改回了乾元殿。

从建筑的起起落落中,我们也可以一窥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

感谢阅读。

如您喜欢本文,期待您的收藏、转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