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学会享受社会才会进步,刻意的创造“吃苦”是社会的倒退

2024-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敏华

今天,在徐稳老师的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觉说得非常好,就复制下来。

——每次说到父母要保护孩子,总会有人说:“到了社会上可没人这么保护他。”

这句话的逻辑是,因为社会要鞭打他,所以,我要赶在社会之前提前鞭打他,让他的身体打出老茧,这样再遇到社会鞭打就不疼了。

一株小苗,因为它早晚要经历暴风骤雨,所以,现在就让给它暴风骤雨。

一个婴儿早晚要吃米饭,所以,现在就喂给它米饭。

长大后,父母不能保护了怎么办?一个有爱的,永远无条件支持他理解他的父母已经内化到孩子的心里,孩子带着它可以仗剑走天涯。

适应不了环境怎么办?如果是一个粪坑环境,为什么要去适应它呢?就是为了同流合污吗?你要去选择环境,影响环境。

悟:这是普遍人们的心理,包括父母和老师。究其原因,追溯下去,会发现,其实是大多数这样的老师父母活得不如意,说难听一点,活得不像人。所以,我们的这一代孩子在为他们的老师、父母承担一切。

关键还在于,这样的成年人还整天念叨着:我这也是为你好呀!

因为自己活得不快乐,是因为自己吃得苦不够多吗?这些父母老师大多是七零八零后,那个年代吃得苦还不够多吗?无论是生活的苦还是学习的苦,我们都吃过了,为什么还活的那么苦呢?按照他们的逻辑,是不是应该让这些父母老师再吃加倍的苦呢?

人生是来体验的,所谓苦中作乐,当孩子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就愿意“吃苦”。

所以,不要刻意去创造“苦”,刻意去夸大“苦”,重要的是与孩子一起体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