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简友广场每天进步一点点

妙法于心

2025-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求醍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个月前的今天,我正在沉浸式复习,为国考准备,主攻我的弱项——专业综合这门课。

这门课包含了七个分支学科的考点。我现在还能清晰地数出来,它们分别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统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测量。

其中,教育心理学的考点最少,但是让人感受颇深,尤其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最近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桓。建构主义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教学不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老师引导学生领悟,学生将新知识与脑海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的过程,而且学习的任务远远不是知识的掌握,而在于运用与创新。

所以,建构主义非常注意情境教学,比如,孩子在玩积木的过程中,理解“平衡”的概念,而非仅靠教师讲解;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考虑预算与价格,比单纯做算术题更有意义。

在情境教学的引导下,我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小说、电影中分析人物个性与故事情节中所折射出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在电影 《黑天鹅》中,妮娜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极端的完美主义强迫倾向,最终罹患精神分裂。

又如,在《末路狂花》中,我们可以看到,性工作者更容易受到凌辱,这是由于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

还有,影片《误杀》的男主人公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和媒体舆论等手段,篡改了小镇居民的集体记忆,从而为家人制造不在场证明。这与心理学家罗夫特斯针对记忆的偏差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出一辙,罗夫特斯在实验中,研究了不同的提问方式、错误的假设前提和信息干扰是如何篡改人们的记忆。

总之,在情境教学中领会的知识,比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更容易记忆深刻。但问题是,如果每一点每一滴的知识都依靠情境来领悟,那么势必会降低掌握知识的效率。这时候,随机通达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同一个知识点,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多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路径建构知识体系,方可融会贯通。对于这一点,我最近深有体会。

比如,统计学的知识,如果仅仅依靠统计课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对我来说非常难掌握。不过,幸运的是,第一,实验课也会讲到统计学知识;第二,学习统计软件操作的时候,博主也会讲统计学知识;第三,我看的课外书上提到心理学实验的时候,也会讲相应的统计方法;第四,看文献的时候,也能了解作者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中所运用的统计方法。

这样一来,我便有机会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接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恰好符合建构主义的随机通达教学法。

妙哉妙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