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暴跌的回顾——读《预测》(一)

2020-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东利2020

洪灏洪帅(为什么都叫洪帅?可能因为人家确实帅吧)的新作《预测》本月发布,随后就登上各家畅销榜的前几名,热度仅次于张磊的《价值》。当然,出版社可能有意的错开了两者的档期,张磊的影响力必然要强过洪灏不少,然而洪灏也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微博上不断做出惊人预测,而最终被验证的比例又相当高——亲测有效。

怎么亲测有效?新冠病毒全球爆发的三月,美股史诗级的暴跌,亲历者的那种战栗、绝望、天崩地陷的感觉,我现在仍然能回想起来。虽然自己没有美股持仓,但是港股受到波及不小,而且加了杠杆,最终几乎清零,只剩10%多,教训惨痛啊!所幸港股配置不多,而且全年至今A股涨幅拉平了港股的跌幅,但是教训就是教训,深刻就是深刻,惨痛就是惨痛。

Pain + Reflection = Progress,那就从这本书开始,进行反思,并进步吧。

序言部分,作者首先是对比了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

- 凯恩斯主义主要关注人性,新古典主义主要关注市场;

- 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相信: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社会经济通过价格实现出清,包括充分就业;

- 然而现实,大萧条的经历就否定了以上信条;

从P = C + G + I来看:

- 需求需要被创造,而创造需求就要避免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来自于“剥削”;

- “剥削”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而少数人的财富越来越集中,但是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会逐渐变小,这不足以抵消大多数人消费的不足,因此社会总体的消费倾向越来越小

- 而私人投资取决于企业主对于投资的预期,也就是人性,心理学;

- 那么,投资波动最终变成了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 政府支出本应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平稳整体产出及就业;但受限于财政纪律、党派政治、历史教训等原因,往往最终采取了货币政策进行对冲;

- 而一次次货币政策的放水,但没有回收,带来的就是利率的不断走低,拉低了预期回报率的下限,但是没有提升投资回报预期(投资回报预期来自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信心,根源来自于技术进步创造美好未来的预期)

那么,“美联储看跌期权”,叠加:

- 人性的贪婪,这倒逼中央银行,或者通过大而不倒,或者通过人多势众的裹挟;

- 同时未来不可预测(这根源于人类的各种社会网络的“复杂性”,互动的复杂性;或者这么说,越是精巧,越是具有脆弱性)

- 充足的流动性

一定带来泡沫,大家只关注在别人眼中谁更美,而不是股票的估值了。

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能自行修正,不断进行货币宽松——这背后的根源可能在于,精英阶层掌握了最大比例的财富,而他们又直接间接决定了社会分配的制度,最终带来的就是财富差距在一轮又一轮的放水中不断扩大,统治阶级必赢,不断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