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
曾经,我和小哥哥做过一个比赛,50个中文词和56个民族看谁背得快,小哥哥三分钟准确无误全搞定,当时想着会输,但没有想过会输的体无完肤。知道他记忆好,但一直不知道三分钟的速度。
小的时候,他随爷爷奶奶住在乡里,我在外地上班。陪伴就是电话,如果单纯问些好玩不好玩,电话那头基本无回应。后来就教他几句三字经,偶尔讲些小故事,这样还能说上几句话。再后来有了任务,慢慢的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也成了爷爷奶奶吹牛的素材。不知不觉中背下了《三字经》全本。靠着这点本领在爷爷奶奶的村子里一路嘚瑟到上幼稚园。
回想总结,小哥哥的这个学习过程最大的亮点就是得到了积极反馈。每天的电话如期而至起到监控效果,因为他知道妈妈每天会打电话问他是否有背下前一天教的句子。偶有懈怠没有记住,第二天便会及时给他纠正。知识点的分解,逐步递增,加上对错误的及时纠正,爷爷奶奶们给出的欣赏与鼓励,在记忆方面建立了极大的信心。
以前很疑惑,我和先生都是古文渣渣,他却有浓厚的兴趣,还动不动来个格律诗来调侃一下“文盲”妈妈。现在好像有些明白,他有了他自己记忆的一套方式。他用这种方式一直从初中战到现在,文史类每次的考试基本未尝败绩。由于他对自己的不断训练,凡涉及文史记忆的,尽管在高手林立的重点班里,也从未见他发怵过。
学习文科方面格外用心,为练习《滕王阁序》骈文来写文章,专程去滕王阁,搜索资料,最终成就《天心阁记》,也用此文闯进全国“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比赛。现场赛上,以古文的现状为素材,命题《仅剩一点儿》捧回全国一等奖。
小哥哥在文史这条路上,不断尝试,但他始终以学习国学而开心。高中课业繁忙,仍坚持练习写诗写词还有文章,现在开始追求诗词意境。
小荷小露尖尖角,得益于无意教会他的方法,更得益于爷爷奶奶给他的积极反馈,信心让他产生兴趣才一路坚持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