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期Day8-用《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教你如何摆脱中年危机——
这几年,特别流行“中年危机”这个词,无论是男是女,似乎都逃不过这个宿命。网上流传着一句特别火的台词:“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人到中年,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这四座大山就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位心理学家以2100个男女实验研究,发现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的经理阶层的人员当中,有80%都不能幸免于中年危机。即使这一部分人群能力出众,在社会中有出色的成就,仍是不免面对来自经济压力、社会人际关系的压力、家庭夫妻关系的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这些压力中疲于奔命,有可能再多一根稻草就会把他们压垮。
我们应该如何将这种叫人绝望的困境反转,重新塑造生活,从心里找到希望?也许能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找到答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被众多成功人士称颂的书籍。它总结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和要事第一这三个习惯是关于个人成功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个人自信,找到内心的价值平衡;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则是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它们会帮助你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的人际关系;
最后,不断更新这个习惯则是强化前面六个习惯,随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全球最大的、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世界顶级公司——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还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甚至连俄罗斯总理普京也称:“俄罗斯应该出现史蒂芬·柯维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他一生中获得过许多奖项,然而有意思的是,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50个孩子的祖父,他将2003年被授予的“最佳父亲奖”看成是他此生得到的最有意义的奖项。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书中特别触动我的几点内容:
一、要改变别人,只能从自己开始。
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过一段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我们常常苦恼于与家人、伴侣或者朋友的三观不同,于是我们拼命地去说服他们,试图让他们改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出生成长的轨迹都不一样,三观又怎么会完全一样呢?每个人都只有珍贵的一辈子,谁又会乐意听别人的,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过好这一辈子呢?
所以,要改变别人就只能先改变自己,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们,进而改变。
就拿我参加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营课程来说,我参加了三期,每天都是5:30起床学习,沉迷于读书,每天在朋友圈输出打卡,坚持了近三个月。近期几个朋友被我默默地种草,纷纷咨询我这个课程的感受。这就是用自己作为榜样的力量,我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朋友们都被我影响了,这可比我干巴巴地说服他们来参加这个课程要强得多。
如果想要改善糟糕的夫妻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着急地想办法去改变对方,先想一下自己有什么过失可以改正的,努力成为一个模范丈夫或妻子,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如果对方能接收我们的善意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行也没关系,起码对于这段关系我们也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可以无愧于心了。
二、把重心放在第二类事务上。
第二类事务是相对于第一、三、四类事务而言,是指重要而不紧迫的事务,通常包括预防性的措施、建立关系、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和制定计划与休闲等等。
对第二类事务视而不见,通常会导致我们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在第一类事务当中疲于奔命,也就是那些紧迫而重要的危机问题,身心俱疲,然后就只能借助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第四类事务来逃避现实,放松一下。
拿提到的中年危机举例,有些人在中年的时候才遇到被公司辞退的情况,如果之前并没有在第二类事务(建立自己的副业、锻炼自己的第二技能、建立人脉、提前找到可跳槽的公司等等)上努力,那就真的让自己陷入一个无路可退的困境当中了。
把生活重心放在第二类事务上,做到要事第一,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时间管理领域中就称为帕累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三、时常记得为你的情感账户充值。
我们把和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都看作一个账户,那么能够增加这个情感账户就是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就会降低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出问题了。
在亲子相处当中,这个就特别容易能说明问题。有的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何越长大就与自己越疏远,甚至达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你可以好好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没有为亲子关系这个情感账户好好充值呢?
你有多久没有和你的孩子一起出去游玩了?
你有好好地兑现答应孩子的承诺吗?
在平时的相处中是否有尊重孩子的想法?
……
想通了这个,就知道应该如何去改善亲子关系了。
时常记得为情感账户充值,即使刚开始的一两次没有看见效果,但是只要坚持长期的努力,人际关系总会改善的。
中年危机其实并不可怕,你有你的中年危机,我也有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人生哪个阶段没有难题呢?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难题的心态与准备。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他的处世智慧教给了我们,这些不但让我们拥有面对危机的底气,还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如果真的能读懂并且应用到生活当中,这绝对会改变我们的人生。
复盘进阶思维导图
什么是关键词?
首先,它就相当于索引一样
它可以称得上是大脑内部信息提取时的收索引擎。
第二,它是涵盖语段的核心信息
关键词出现在网络搜索中,指的是输入搜索框中用来查询信息的文字。又好比我们在每年高考时出现的高考题目当中,就是我们所谓的涵盖一段的核心信息。
最后,就是实操环节
当我拿到一本书要画思维导图的时候,首先需要写下中心主题,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纸张必须是横向的,然后在左上角写下三到五个问题和三到五个关键词,让我们带着目的去阅读这本书。
那么一级主题,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寻找:
第一,就是通过提前阅读书的书评,可以寻找一级主题的内容;
第二,可以通过提炼出来的问题当中发展出来,写出一级主题。
可以通过目录和序言,把一级主题提炼出来。当我们把一级主题画好之后,接着就要准备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我们所有的这些枝条,都是按照一定的惯性,呈现一定的弧度,慢慢地往外延伸,我们的关键词,就刚好落在我们的抛物线上。
第三,压缩语段,缩句。
比如提炼关键词的题目,也是高考语文常考的题型之一,属于压缩语段类。一段较长的话要提取几个词,这实际上就是压缩高度的压缩。讲得再直白一点,就是缩句。
第四,字字是金。
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帮爸爸打过电报。那发电报是非常昂贵的,按字论价,可以说是字字是金,关键字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第五,能看见的词语。
关键词其实是能看得见的词语。比如,固定的名词,表示特定人物地点事件时间的名字。动词表示动作的词语,关键是在于眼前能否浮现出做动作的画面。可以容易理解,准确传达,避免模糊,含蓄表达。提炼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辨别关键词的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它是最具概括性和总结性。
第二,能够唤起你充分回忆的词。
第三,可以是原文已有的。
第四,也可以是自己提炼总结的。
当记忆信息内容时,尽量在原文当中找关键词。当分析逻辑结构或者赏析内容时,可以自己总结关键词,关键词是大脑内部信息提取时的搜索引擎。
如下蓝色图:一级中心主题是work工作,一级主题是效率,二级是提升,第三级主题是策划和沟通的核心竞争力
如下绿色图:上面其实策划和沟通,就是它的三级的关键词。
三级关键词如下紫色图:就是在三级主题策划,还有领导思考这几个层面,然后再延展出来的四级的主题,这样的话一点一点的,就把这个框架全部搭出来了。
三级主题那每一个关键词,其实都是另一个思考的起点,有助于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坚持一个关键词的原则,保留一些弹性空间。那我们称之为,思考的活口,这就是运用一个关键词的好处。
我们为什么要精进手绘思维导图?
通过绿色图看到,我们代替了核心竞争力的是策划沟通,其实它专门保留了一个思想的活扣,也就是说有了一个思维的通道。它就让我们在这个虚线的部分,可以去延展开来,把它的下一级分支上面的关键词都延展开来。
我们精进手绘思维导图是为了更完善的作图,可以非常的有条理的帮助整理你的思维。一方面是要打造你个人的IP,在我们输出环节里,导图会分享到网络上,大家的手绘思维导图是个人智慧的产物,这些内容也会形成你的个人IP。
它也是搭建思维导图体系。其实思维导图并不难,思维导图的方法就是要搭起思维导图体系。一件事情做很多次,自然就能寻找方法,自然要把它体系化。已经忘记这本书的内容的时候,导图拿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本书回忆的点。
案例分析环节
分享一本书叫《聊天记录》,作者沙米鲁尼被誉为千禧一代的代言人,号称九零后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四个人名以及中心主题上写着聊天记录,书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与本书名同名,所以它就在中间的位置,然后写下作者的名字,以及时间地点和写思维导图的人名。
四个人名是本书的思维主角,我们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颜色。
右下角是女主,她性格比较柔弱,选用了粉色,偏红色的。
右上角也是一个女孩儿,但她的性格比较飒爽,直率,给她选择绿色。左下角是男主,他并不是很man的那种性格,有点懦弱,所以选择浅蓝色。
左上角的女主,稍显成熟,所以选择紫色。
当你再次回顾本书的思维导图时,还没有开始阅读上面具体的字。就已经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人物,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语言给的直观感受。
从科学角度来讲,人的眼球更容易被多彩跳跃活泼的事物所吸引。
让大家使用彩色的笔,清晰的区分不同的板块,不同的人物角色,把彩色笔主要的功能叫做区分。
什么叫同主题阅读?
同主题阅读就是指选的三本书是同一个类别,或者同一个行业,或者同一个派系。比如心理学类。阿德勒体系,可以找跟他相关的一些书籍;工具类,比如说《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或者是其他的工具类书;财富类,比如说《富爸爸穷爸爸》《财富自由之路》等等。
选择了本同系列的书《狼道》,《墨菲定律》和《人性的弱点》去进行朗读的。这三本书,一本书是一个颜色,在这里没有特别的要求对颜色进行区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
重点是什么呢?
就是画完全部的导图之后,用了一支黑色的笔去寻找和粘接这几本书之间的相同点,也就是本书的重点。是我们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最需要用大家的慧眼去发现的部分。
当图内容太多,一张纸仅仅归纳出书的一半,又想把内容脉络理清楚,又想把知识点都想记录下来,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一切都有办法,一切都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带着窍门,一起来让我们的思维导图穿上美丽的外衣。
第一个窍门是写不完的时候,加上小按钮。
当画面写不完的时候,加一个小按钮,挪到整幅画里面最空白的部分。在这里请注意了,不要改变别的颜色,这样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同一颜色,轻松地找到。
第二个窍门是训练概括能力。
将信息分级,要刻意的训练精简能力,既然内容多不容易写完,就要尽量的精简,再精简。不断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能够提炼内容的精华,也代表着你通透的读懂了对应的部分。
也是主干越精简,越是边缘越细节,也就是说树干由宽到窄。越细致末节变速一次极重要,当然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多描几遍枝干,起到一种强调的作业。
第三个窍门是用彩色中性笔画刺激分支。
用彩色的中性笔,写起来跟自己字的笔画呢,粗细是差不多一致的。
第四个窍门,找合适的配图。
首先,要联想发散思维。
画出一些符合关键词意义简单的小图示,让我们轻松联想到这个关键词就好。
第二,是调用五感,描述来找灵感。
越多种感官刺激,大脑活化程度越大。如果没有思路,试着不要使用视觉来描述形状。改用其他感官,例如固体柔软平滑冰凉,可以吃的,易破碎的,扎实。
想象不到配图,或者不知道这样的图形应该怎么,怎么办?
1.找到符合关键词的内容,简单方便绘制的图形。基于这样的需求,就确定我们的搜索方式和搜索的关键词。
举例:按照书名,如非暴力沟通,在百度里去搜索图片。
2.利用图标库搜索。这个主要是针对于电子版的导图图标,是具有指定意义的图形符号。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能让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很适合用来表达剩下那些概念。
在做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当中,都有一些固化的习惯。那它一定是慢慢的需要调整,才能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定要达到量变才能产生质变的这么一个过程。
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