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鲁迅作品想法哲思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我观《墓碣文》

2021-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所谓i

此时此刻,我心野草丛生、无处安放,总是不自禁想到《野草》中的《墓碣文》。

                      墓碣文
        (鲁迅 1925年6月7日)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殒颠。……

……离开!……
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
我在疑惧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见墓碣阴面的残存的文句——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则,离开!……

我就要离开。而死尸已在坟中坐起,口唇不动,然而说——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独自一人,读来寒彻灵魂;而不能只是看,只有读出声来才晓得诗文的顿挫韵律之美。

全篇言语凝炼,意象惊心动魄,剥落的墓碣、颓坏的孤坟、抉心自食的死尸、自啮其身的长蛇……将内心最不可示人的寂寞与痛苦如实展示。

人生总会热血豪迈,却又难免彷徨、困惑,及至寂寞,“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也许,事业上升忽然受挫,家庭美满突遭横祸;还有,爱情以为有得,实则为空。

寂寞化为长蛇,不伤人,但“自啮其身”,夜深人静之际,反求诸己:到底是怎么了?欲知本味,抉心自食,痛,则难知本味;痛定而心旧,则无以知本味。

抉心自食,何知本味?

但寂寞长蛇依旧缠绕。

可为了看本心、尝本味,又只能“抉心自食”,虽未能无创痛,也无法尝到本味,起码“热眼”凝视内心深渊,尽可能接近本真,“虽不中,亦不远矣”。

还有第二途,即佛家所谓“观照”,自居旁观者,如实观照本心如客体,也许能扯去主观意愿笼罩的伪装或涂层,“冷眼”看到自己不愿接受的本真。

抉心自食,冷眼观照,需要时间,也许一瞬间,也许几天,也许不知多久……

微笑?真的需要待到成尘时,尸(事)成尘时吗?

所谓成尘,即是解脱。

要么拿起,要么放下。

力争,拿起!

否则,放下?

天大的事,无边的彷徨、困惑、寂寞​,还是需要时间抉心自食,冷眼观照。

文 / 我所谓

时 / 2021年2月2日深夜


写在后边:

语到极致便是诗!

诗,书写诗人人生体验,因其特殊到极致,也就有了普遍性。诗人写的是彼时彼地的自己,感悟诗的人看到的则是此时此地的自己,诗因此才能千年不朽、异代同悲。

鲁迅将内心深处最真诚、幽微、灰暗、深邃的思想,通过凝炼如诗的语言,化成这丛莽苍苍的《野草》:1篇题辞、23篇散文诗,无一不是佳作。同一首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解读,结合自身情境,皆可成立。

读诗一遍,其义自见。看原诗最佳,自有体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