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术两百年》说 humour,humour 不一定是“幽默”
最近在补 CCTV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看得我老泪纵横。里面的每一位大牛都令人敬佩,比如片子讲到的第一位大大大牛盖伦 (Galen)就相当有意思了。
Galen 提出要通过解剖来了解人体(当然,他解剖的是动物),在实验中他发现控制人体的是大脑而非心脏,但有时他也会得出一些不太正确的结论,比如他将 "Four Humours" 的理论发扬光大了。
等一下, "Four Humours" , 四大“幽默”吗?并不是!这个源自西医祖师爷希波克拉底的 "Four Humours" 理论是用身体失衡来解释疾病,关键就在于四大体液。

再来个英文版的吧:
虽然这个理论依据不太靠谱,但是 Galen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气质说却流传至今,也就是我们时有听说的“多血质”“粘液质”“神经质”和“胆汁质”了。至少我的初中班主任曾经用这四种气质类型给我们全班同学归过类。
至于为啥 humour 这词儿慢慢变成了“幽默”现在的意思,我就不知道了。这儿只能分享一个学翻译的时候看到的故事,说林语堂先生第一个把 humour 翻译成“幽默”时,很多大师都有不同意见,比如鲁迅先生认为“幽默”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当然,后来的情况就是,“幽默”流传了开来,林语堂先生也被称为“幽默大师”。(此处应有注:有人认为第一个把 humour 翻译成“幽默”的是王国维先生。)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这样解释 humour:“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而如今,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老师品质前三名就包括了“幽默”!(欧了,我最后终于又搭界到教育了~)
最后,附上一个关于 Galen 的英文视频,料可以说是相当 juicy 了: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9001kxn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