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来生,希望你能明白这些道理......
01
此时,站在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人声鼎沸,到处是一片芜杂和嘈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点站,带着这一天的盼头,然后行色匆匆地走过。
也许你会觉得——有人注意到你那孤单的身形,但是,他们却带着毫无表情的脸孔,盯着道路前方,似乎连多瞧你一眼,都觉得费劲。
他们算计着搭乘公交车的时间,急于躲避下班高峰期的拥挤和推搡。
他们宁可站着搭乘第一班车,也不愿坐着搭乘最后一班,这么做,无非是想早点回家,每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事。
所以,不论你穿得怎么衣衫不整,不必担心,我说——没人会盯着你看,甚至认为是如此好笑和古怪。
事实上,也没人有那个空闲去关注你。即使你衬衣上有个污点,那又怎样,别人可能压根不注意。
人不都这样,总高估自己在外人心目中的样子?人是自我的,谁都不可避免。
想想心中的世界,你会发现所谓「心中世界」,其实完全是在围着自己的小世界打转。
02
尽管人是自我的,但内心却渴望被「看见」。
想要被看到的,恰恰都是他人在意的。有时,只要学会欣赏别人的深度,就已经是一种美德。
比如某人穿了新衣服,那话题自然可以从赞美开始。安全的说话方式,便是从对方身上找线索,人身上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特别的东西。
既然会出现特别东西,可能就是那人特意选择的结果,有选择便有费心,有费心就乐意别人注意到。
于是赞美对方一句吧,他也回一句赞美,你来我往,这才叫社交。
03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生命的意义存在于他的想象中。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怎样,这就是「错的方式」。
以前不懂这些道理,喜欢对自己在意的人「说教」,然而于事无补。
现在渐渐明白,生活也许就是,不遇点儿挫折平实不了,靠语言是没用的,什么事都非得自己经历过,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一个例子,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天可能有点冷,我反而觉得凉快,随便套了件夹克,就准备出门。妈妈感到不放心:“天冷,多穿点。”她下意识地裹紧衣领。
我回过头,冲着她的背影答道不冷。妈妈皱了皱眉毛,感到不解:“我都冷,你怎么会不冷?”
于是我返回屋子,在里面添了个背心,妈妈这才安心让我外出。
那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觉得我冷?
这冷,似乎不是冬天的冷,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父母都是爱儿女的,他们会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来抚育子女。但他们认为是「对的方式」,却未必会被接纳。
04
这就好比如,当我们不能得知别人的想法时,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套用在他人身上,据此推导对方可能的做法。
比如,你喜欢吃榴莲,就认为别人也会喜欢,不能理解那些觉得榴莲臭的人;你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看到自己你收入差不多的人大手大脚花钱,就会觉得他们败家。
这里,它隐含了一个判断:我们是什么样的,别人也可能是什么样的。
然而,这周围的世界,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看过一个故事,它突然让我意识到:人的世界观,其实就是人怎么观世界。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好事的心理学家,找到亚马逊密林中原始部落的人,将其带到了美国大草原上。
干什么呢?飙车。
然后这个亚马逊人的世界观崩溃了。
怎么崩溃的?原来他发现远处原本小如甲壳虫的牛,竟然逐渐变大了。
他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甲虫大小的东西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就像我们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崩溃一样。
亚马逊人的世界观被毁,是因为他看到的新世界,没有和以往生活的环境正好一样。
由于从前生活在密林当中,缺少远距离视物的经验,看到物体大小不会由于距离不同产生那么大的变化。
我们不也是一直认为,生活就是眼前的景象,世界就是我们目光所及的地方。
我们把听到看到的故事,变成了唯一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不真实,但却是不完整的信息。
人对生活的认识,几乎就是基于以往经历。而在这些有限信息上做出的判断,可能就是错的,或者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