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文学创作零散的足迹

零散的足迹300

2023-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韩甸

          300、海拉嬷嬷

    说海拉嬷嬷,估计谁也不知道为何物,如果说蜗牛,大家都会知道,海拉嬷嬷是我们的方言。

    我的家乡无山无水,野外的草地里也有蜗牛,我们叫海拉嬷嬷,很少,不容易看到,即使是看到了,也很小,小手指盖大的就算是天王级别的人物了。

    所以,小时候,根本没有抓蜗牛玩过。

    不过谁家要拉了车沙子,可就成了我们小孩的乐园,因为沙子堆里能找到海拉嬷嬷。

    并不是所有的沙子堆里都有,有的有,有的没有,估计沙子是在不同地方拉的。

    见到沙子堆了,先派人去试探。

    派去的人首先在沙子里扒拉着找一找,看有没有海拉嬷嬷的迹象,因为沙子里的海拉嬷嬷很少,不容易很快地被找到,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判断能力。

    如果认为可能有,还要爬在沙堆上玩一会,观察一下看有没有人出来撵。

    不知道为什么,不少人家的沙了堆都不让小孩玩,说是好不容易拉回来的沙子,都给扑腾没了。

    确定沙子堆中有海拉嬷嬷,还没有人出来喊,大家才能一帮哄地跑过去,开心地玩耍。

    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玩了半天,谁也没找到海拉摸摸,或者是刚刚找到,就被沙子家主人出来赶走了。

    沙子中的海拉嬷嬷很小,如果能找到绿豆粒大的,那就顶了天了,一般只有高粱粒大小。

    而且不好找,最幸运的能找到五、六个,一般能找到三、两个,还会有一个也找不到的,这样的是笨小孩。

    沙子里的海拉嬷嬷与蜗牛的本体形状还有所不同,都是薄薄的扁平形,平顶没有突出的尖,白颜色。

    海拉嬷嬷的壳很薄,找到要轻轻地拿,否则一不注意就捏碎了。

    找到的海拉嬷嬷,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攥在手心里,不能放兜里,进兜就不好翻出来,掉进兜缝里找不到了。

    一边翻找,大家一边比赛,看谁找到的多,还比看谁找到的大。

    玩完就扔了,不好存放,保存起来不是丢就是碎,难度大,保险系数小。

    用现在孩子的眼光看,很枯燥无聊,不就是扒拉沙子找海拉嬷嬷玩吗,又累眼睛又脏,有什么玩头?

    但那时候的我们,却非常有兴趣,因为平时我们根本见不到这些东西,属于稀罕物。

  把这东西为什么叫海拉摸摸?我不明白,也没有见过海是啥样子,从名称上来推演,我以为沙子是从海边拉回来的,海拉嬷嬷是海里的动物。

    长大到十几岁,玩的范围广了,也能到野外去玩了,我这才知道,沙子不是从海边拉回来的,是本地的土著产品。

    在我们村的西南,离村三里地远有个老候家沙滩,是个大沙包,高出地面很多,面积还广。

    这里不长庄稼,大队把这块沙包,分给了一、二、三队植树造林,栽上了杨树,但没长起来,树栽了多年,才长了一人多高。

    在沙滩的北侧有个沙坑,不算太深,面积比较大,这个沙坑就是村里人拉沙子形成的。

    村西二里地道北,有个大土包,我们叫它小蘑菇山,原来山上有很多榆树缨子,不算太高,长得很密。

    我在那走过几次,因为看着害怕,不敢过去看,所以蘑菇山对我一直是个迷,不知道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的家乡是平原,没有山,就这么一个地方有山之称谓,觉得有点瘆人,对我们小孩来讲,绝对是个神秘的地方,尽管很淘气,也不敢结伙上去玩。

    据老人讲,那里有蛇,不让去山上玩。

    后来山上的树缨子没了,光秃秃的,我也长大了,一次在那经过,才好奇地上去看看,这时我才弄明白真象。

    从大道上看,这里是个土山包,到近处看,实质上整个山包早己经被掏空了,是个能有两丈多深的一个大沙坑,坑底远远超过了地平面,站在坑沿上瞅着都眼晕。

    以前的榆树毛子,都是长在坑沿边上,长年拉沙子挖掘,坑土沿坍塌,榆树毛子就都掉进坑里去,让扫沙人拣走了。

  因为这里离村子近,所以拉沙量大,沙坑也就比老候家沙滩的沙坑恐怖得多。

  出海拉嬷嬷的沙子是在哪个沙坑拉的?我没有调查;这里为什么会有海拉嬷嬷出现?我也没有深入探索过。(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