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冒险是成长路上的通行证

2016-08-01  本文已影响64人  马期门阅读

要做成一件小事,必须靠缜密的理性思维,谨慎处理;要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直觉判断,需要冒险。

当我们面对目光可及的河流,慎重选择是必要的,但面对星辰大海时,再怎么理性思维都没用,因为那已经超出我们的知识体系和可预测范围,还不如相信比理性有更久远历史的感性。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所以成功学的书籍这些年都很畅销,很多书内容就是一个,看了这本书就能成功。这篇文章就想来探讨有些人的成功究竟靠什么?答案是冒险。

冒险是成长路上的通行证

在人类300多万年的进化旅途中,我们为什么能从非洲一个小角落里脱颖而出,最终跳上食物链顶端?难道这是自然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是。运气好,肯冒险,肯冒险,才有可能生存,乃至成为进化的赢家。

当第一只古猿为了远方的食物决定跳下大树时,他在进化的路上开始冒险,生命开始变得不一样。那些胆小、谨慎的同伴呢?可能走向灭亡,可能后代依然是猿猴。从某种程度上说,冒险成就了人类的今天。


我很喜欢以前看过万维刚先生的书,名叫《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书里一篇文章叫“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里提到一些有趣的道理。

为什么我们天然的排斥冒险?也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冒险,东西方在这点上略有不同。

1.心理学家对人性的基本认识,人都有“损失厌恶”也就是我们当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时,我们对失败的恐惧超过对成功的渴望。

例子:江苏卫视《非常了得》节目中参与者大多数人会在完成第二关后选择放弃继续闯关,因为他们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奖励,而闯过第一关后,不放弃,是因为收获不够大,即使失去也无关紧要,所以继续闯关。这就是“损失厌恶”,因为它控制我们的思想,所以不愿冒险。

这也许是传统的中国人的文化——土地文化。

类似的外国节目,参与者一般都勇往直前,如果不是输赢涉及几十万美元,他们很少放弃。这是西方的海盗文化。

我觉得西方文明能在近200年来占世界主导,也许跟爱冒险的秉性有关。


2.人类面临着风险悖论。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那么平均而言,到底冒险好?还是谨慎好?冒险更好。

根据2011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两种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去尝试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而这种人却往往能侥幸成功。

论文表达的意思是: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如果恰好没人和你竞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吗,就算有人竞争,也许他还不如你。当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苦逼的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这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美女最后落在了各方面条件非常一般的男生手里。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败给北方少数民族也可以理解了。

例子:苹果教主乔布斯小时候第一次开公司要卖电路板,他的合伙人沃兹尼克反对,因为他合理判断根本没那么多人会买,公司不可能赚钱。但教主说:“就算赔钱也要办公司。在我一生中,这是难得的创建公司的机会。”换句话说,乔布斯的创业决定根本不是精心计算的,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冒险而冒险。这种玩法居然没死,这似乎只能说明他运气好。


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的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的多。


网上有个关于扎克伯格的经典故事,当他听到有人谈论关于建立大学生网络平台的社交网络后,他不去理解、分析、研究而是立刻冒险行动,最终有了facebook。假如他只是想想就作罢,那他的人生不会如此伟大,世界上会少一个敢作敢为的企业。

冒险的魅力就在于它可能会给冒险者带来天大的惊喜,也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如果你本身就一无所有,还担心失去什么呢?所以年轻时——跟着感觉走,抓住冒险的手,失去的也许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