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系列:史上最悲催的状元,连中三元竟然不是第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5043/79c3257b567355a0.jpg)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预祝学子们考试顺利。在此,我们也继续聊聊历史上的高考状元们。上文我们提到过,大宋共出过6位连中三元的才子。王岩叟就是其中一位,《宋史》专门有传记。王岩叟在1061年,嘉佑六年“连中三元”,后来担任过开封府知府,也就是包拯曾经当过的开封府尹。而且,王岩叟一生跟包拯一样,刚直不阿,高风亮节,得到朝廷上下和民间的高度评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5043/b568ab2d60b75027.jpg)
但奇怪的是,查了宋代进士名录,却没有王岩叟的名字。这是因为,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设置问题。科举考试有进士科、明经科等。进士科考诗歌词赋,明经科考儒家经典。王岩叟参加科举考试时,进士科与明经科并举,当时王岩叟参加的是明经科。虽然考进士要比考明经难得多,但是,当时宋朝规定明经科与进士科一视同仁,所以,王岩叟的“连中三元”,指的是明经科考试。史载:嘉祐六年,仁宗患词赋浸淫,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嘉祐六年三月,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身二百九十五人。王岩叟当时18岁,州举、省试、御前皆第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5043/dd2fdb5eb5ec0b6d.jpg)
而在嘉佑六年,还有一位大人物也参加了科举考试,这个人就是苏东坡。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那么,王岩叟和苏轼都是同年考试,一个是连中三元,一个称百年第一。到底谁更厉害呢?其实,这也是科举考试的制度设置问题。前面讲过,王岩叟考的是明经科,而苏轼考的是制科。进士科、明经科都是定期考试,两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试则是不定期的。制科考试是为了选拔“非常之才”的,考试程序比科举还要严格。制科成绩分为五等,其中第一等、第二等为虚设,第三等为最高级别。宋朝制科考试,300多年只录取了41人。而中第三等的仅有2人,苏轼是中第三等的第一人,所以才会有“百年第一”的称号。而科举考试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30岁考明经就很容易了,而50岁考中进士就算年轻的了,可见,明经科的难度比不上进士科。而进士科则比不过制科。由此可见,苏轼的“百年第一”要强于王岩叟的“连中三元”。也就是说,王岩叟虽然连中三元,但还不是最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5043/266c6fb87aed8d10.jpg)
但天下能有几个苏轼?败给苏轼可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虽然赶不上苏轼,但能连中三元也绝非泛泛之辈,何况18岁就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王岩叟小时候十分聪明,说话都还不利索的时候就开始识文断字。书法在当时堪称一绝。当官以后,秉公执法,成绩斐然。后来被连司马光都替他担心,说:你天天得罪人,小心别人害你呀,我看着都替你害怕,而你却跟没事人一样。不仅为官清正,而且王岩叟对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了解很透彻,对底层百姓生活状况很熟悉,在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颇有建树。比如:担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广纳贤才,去除贪暴,这才是治国之本。在对待与西夏战与和的关系上,力主占领巩固定远、遂城等要塞,大力支持范仲淹,始得边境安宁。由于深受皇室信赖,连选皇后这样的大事,太皇太后都叫王岩叟去办。“帝得贤后有内助,此功不是小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5043/d0efd2fcf1eb884a.jpg)
但是,人无完人,王岩叟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由于当时党争非常激烈,要想安身立命,就得抱团取暖,王岩叟也不例外。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东山再起,主持礼部考试,试题为:师仁祖之忠厚、法神考之励精。王岩叟与其他人攻击排挤苏轼,认为考题对前任皇帝不恭敬,苏轼是大不忠之人,等等,最后苏轼被贬外放。而王岩叟也因为党争权斗,后来被贬到地方。两位绝世才子,都没有完胜,这也是时代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