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不做旧式读书人

2016-09-24  本文已影响83人  雪霁新晴

文/新晴

不做旧式读书人

【一】

食堂每天早餐没有蔬菜供应,对吃饭都无感了,只有第二食堂有小米粥才稍感安慰。

邻桌传来一阵饭在嘴中的满足声,奶声奶气的,一抬头,才发现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大概两三岁,虎头虎脑的,蓝色条纹衫搭牛仔背带裤,顶个蘑菇头,很是抢眼。桌子有点高,小男孩站起身夹一口饭,“喵呜”一声吞进嘴里,抬屁股坐上凳子,心满意足地咀嚼,引得我对他的饭食满是好奇。侧身看到对面的爸爸已经吃好了,时不时把饼和煎蛋夹成小块,放在孩子面前,再指指旁边的一碗粥。原来碗里的卡通小勺子和孩子手里的小筷子是一套儿童餐具,他在练习使用筷子。突然想起一双筷子的公益宣传片,孩子的满足来自付出努力之后的成就感和喜悦,说远一点,也有传承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自豪和骄傲吧。

【二】

中午吃饭有点晚,食堂居然还有不少人,与往常不同的是多了不少三口之家。今天周六,硕博研究生新生开课的第一个周末,爸爸或妈妈带宝贝来学校团聚,尝一尝大学食堂的饭菜,体验一下大学校园的氛围。

邻桌有个两三岁的小姑娘,肉乎乎的小手端着饭碗,一勺一勺往嘴里送饭。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她,见到孩子掉在身上的米粒马上捡起来;爸爸坐在对面指导,“小口吃,慢点”,“大口吃饭不漂亮”。

我赶紧戴上耳机,假装认真吃饭,生怕听到孩子爸爸说“专心点,旁边那阿姨都要笑你了”。

【三】

今后,大学食堂里见到带孩子的硕士博士应该算常态,本来就喜欢小孩子的我更有理由不专心吃饭了。我承认,这些博士爸妈带出来的孩子更早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礼貌,懂事,学习能力强。敬佩这些在职人士读博的勇气和努力,庆幸孩子们从小接受高等教育熏陶的机遇和深入大学校园的见识,当然和孩子一样上课、写作业、考试对孩子来说不失为以身作则的生动榜样,我却分明听见有关年龄的纠结和质疑,因为年龄关乎现实。

罗胖讲过一期《读书人的新活法》,计算一个人按部就班读到博士后毕业大概32岁,介绍博士后补贴(工资)高的不过每月3500大洋,毕业后比较好的工作是外地二本院校教师,博士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不排除一些人专心求学,一心做苦寒的读书人,但是,终身做学问、一心想留校的人也很难达成愿望。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值得我们在学校中度过二十多年吗?三十多岁还没有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是不是有点迟?我不得不考虑读博镀金的意义。要知道,文科生的生存境况更是狭窄。儿女绕膝、相夫教子也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理想,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经营着和谐美满的家庭,一样能收获人生的满足。这份幸福用得着一纸博士文凭吗?读书都是为了工作,恐怕食堂里那些博士师兄师姐没有几个乐意为了专心带孩子而选择深造。

有手艺,抓机遇,罗胖给读书人指了一条路。那么,属于我们的新活法在哪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