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莲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

亲情在杜甫笔下缓缓流淌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134人  心生莲花Y

文/心生莲花

亲情在杜甫笔下缓缓流淌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群星璀璨的时代,非唐代莫属,要论唐代文学的高峰,非李杜莫属。他们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韩愈赞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不愧是唐诗中的双子座!

如果说李白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狂放不羁,飘逸奔放,那么杜甫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是正襟危坐,忧国忧民。

可是,人往往有两副面孔,一副是在外奔波时,戴着面具故作坚强给外人看的,一副则是回到家里,夜深人静,卸下面具,真情流露,给自己和家人看的。恰恰这个时候,是一个人真实面目、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无情未必真豪杰,男儿有泪不轻弹!杜甫除了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气宇轩昂的诗句,他还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多情、闷骚的一面!

在他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仔细看,竟然有许多是表现亲情的。他也曾被思念折磨过,也曾为亲生骨肉不幸夭亡心痛过,为兄弟失散于战乱担忧哭泣过!

01

杜甫,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出身名门,往前追溯13代,他的祖辈是晋代名将杜预。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颇有影响的诗人,奠定了五言律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杜甫从小就以这两位先人作为人生的榜样,标榜“奉儒守官”、“诗是吾家事”。

杜甫的父亲杜闲为兖州司马,母亲崔氏在杜甫5岁时就去世了,他由在洛阳的姑姑抚养长大,童年和少年时光基本上是在洛阳度过的。

19岁,开始了一段饱览河山优游吴越的生活。24岁那年,父亲命他赶快滚回去参加高考,考场设在离他家乡不远的洛阳。没想到,超级自信的他竟然落榜了!

年轻的杜美男并不十分在意,毕竟来日方长嘛,他又开始了齐赵之游。

天天不找工作瞎晃悠也不是个事儿啊,老子永远比儿子着急,男子“先成家然后立业”的古训是有道理的。杜美男二十九岁那年,在家人的安排下,他终于回到家乡成亲了,娶的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杨氏比他整整小了10岁。

杨氏不愧是大家闺秀,家教甭提有多好。自从跟了杜甫,相夫教子,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吃得了燕窝,咽得下谷糠。经历了浪漫,也历尽了战乱,但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杜甫一生所有的悲催,都在娶了一个好夫人杨氏这里弥补了!

可怜杨氏跟着杜甫没怎么过上好日子,杜甫为此总感到亏欠妻子,“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他也用一生的痴情来回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月夜》,写在安史之乱的战乱时期,夫妻不得相见,写尽了对妻子的思念。明明是自己挂念妻子,却偏偏从对方想自己着笔,真是自古多情出骚客啊!这样写不仅饱含着自己的感情,也写出了对对方的体谅。月夜中孤独无依、被寒意包围思念丈夫的妻子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穿越了历史,永远留在隽永的诗中,供人们端详仰望!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患难见真情,哪里有飘零,哪里就有老妻如盾牌一样的身影!妻在,家在!乱离时,妻儿就是活着的全部意义。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碰到乱世,只要活着,就好,苦点,咬咬牙吧!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不打仗时,尽管贫穷,老妻也能变戏法似的变出一盘棋局,让生活充满乐趣!

老妻也有高兴的时候,那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人家明明比你小十岁,偏偏老妻老妻滴喊。是啊,战乱中,度日如年,一年如同十年,十年如同一辈子。老夫老妻,患难情深,昔日貌美的妻子,早已经被岁月磨砺得粗糙不堪,和苦难的生活融为一体,变成自己最亲的亲人!

亲情在杜甫笔下缓缓流淌

02

身为人父人夫,老杜在外奔波劳碌的时间多于对家人的陪伴。虽然是“世乱优渠小,家贫仰慈母”,但父爱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时关情,无处不在!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得家书》)

孩子的情况总能牵动他情绪的起伏变化。得知子女平安,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孩子身患疾病时,他比谁都心急如焚: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食谁复数。”(《发阆中》)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最最不忍直视的是孩子忍饥挨饿,甚至活活饿死!这让诗圣怎么在朋友圈混啊!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老夫宁愿不要什么狗屁“诗圣”的称号,只要孩子好好活着!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好不容易回趟家,娇儿生怕父亲再离开!多么生动。

身为一个苦逼的父亲,诗写得是没得说,加上拥立新皇有功,在仕途上刚刚看到一点希望,坐到了八品左拾遗的位置。但因上疏直言救房琯,又被贬责令回家探亲,他写下了《北征》诗: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唉,可怜人生泪沾臆!别人都在朋友圈晒幸福,老杜实在是没什么幸福可晒!儿女饿得脸色苍白,身上满是垢腻,光着脚,衣服打满补丁。这让为父多么愧疚,以至于病倒在床!但看到女儿自己梳头,学着母亲臭美滴涂脂抹粉,充满乐趣,竟然忘了饥渴。孩子们在耳边聒噪,甚至拉扯自己的胡须,怎忍心呵责他们呢?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日常中最细微最普通的细节,难道不是磨难生活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吗?

生活再怎么不堪和苦逼,都不能阻止老杜作为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亮光,是希望,是未来。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这首《宗武生日》,诗人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选》,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嬉戏。

看来宗武是块学习的料儿,奔跑吧,宗武!为父看好你!《又示宗武》: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你最近已经懂得按律写诗,也会摊开书本坐在桌前看书了。你应该吟诵像张衡《四愁诗》那样的古诗,而不要羡慕纨绔子弟富二代谢玄之流玩香囊一类的嬉戏。你应该饱学经书,酷爱读写文章了。

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在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 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更重要的,应当勤学儒家经典著作,要以曾参子夏子游那样的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

03

杜甫不光对妻儿情深,他还是一位好兄长。

据杜氏家谱记载,杜甫胞兄夭折,其余四弟皆为同父异母所生,分别是杜颖、杜观、杜占、杜丰,还有一个妹妹。

杜甫一生写过许多思念送别弟妹的诗,表达了对兄弟姊妹关爱的深情。

乾元二年秋,关中饥馑,杜甫不得不放弃被贬之后的华州司功曹参军职务,带领全家逃往秦州(天水),在逃亡途中,杜甫写下了《月夜忆舍弟》的千古名诗。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那是安史之乱后的第四年,山东河南一带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弟弟们正分散在这一带,战乱隔绝了兄弟之间的音讯。首联、颔联写景,突出了浓浓的战争气氛和深秋景象;颈联、尾联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讯,这两句诗凸显了秋天的月光,更增添了离愁之绪和思念之情,读来感人肺腑。

特别是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从南朝诗人江淹《别赋》“明月白露”颠倒化用而来,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勾起了天下所有人的思乡之情!所以啊,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十年分离苦,衣袖不曾干。”

离乱中挂念兄弟,和妻小团聚时也更加想念兄弟:

“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杜甫在写兄弟时,诗中常常用到的意象有鸿雁和鹡鸰鸟。如果不知道这些套路(典故),很可能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上文“秋边一雁声”失群孤雁表示兄弟离散。典出《礼记·王制》“兄之齿雁行”,意思是兄弟的齿序排列如同飞行中有序的大雁。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表明看到云中的大雁,思念兄弟了。

鹡鸰也常用来表示兄弟情谊。原始意象出自《诗经·小雅》:“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鹡鸰,本是水鸟,应在水边,如果出现在平原,不在它常处的地方,比喻兄弟有急难。杜诗中如果出现鹡鸰鸟,也是在言说兄弟之情。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即使是朋友,杜甫也都待之如兄弟。杜甫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的诗有十二首,而李白写到杜甫的仅仅两首。老杜做到了兄弟虐我千百遍,我待兄弟如初恋!他晚年穷困潦倒时,还得到了高适的无私援助。

亲情,友情,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和一个时代的影子。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也包括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情义史!无论是写社会,还是写人情,老杜都不虚美、不隐恶,他的诗,无愧于“诗史”这个称号!


我是心生莲花,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手动点亮这颗心吧,也欢迎打赏、评论和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