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尔滨效应”看客户深度服务与合作《存量市场的生存之道》4
最近几乎被互联网刷屏的两个热点,就我来说一是繁花的品质二是哈尔滨的出圈。现在南方的小土豆们不是在哈尔滨就是在往返的路上,不是在筹划行程就是在计算费用。作为东北人的我,哈尔滨的这次出圈,正正是印证了专业主义,柔性组织,利他思维,快速反馈,长期主义这几个存量市场上的竞争利器。
先说专业,做冰灯,中国还有谁做的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创建于 1999 年,今年是第 25 年了,这个专业度已经属于完全成熟的状态了,更别说后面还有一些其他城市的对比。投资 35 个亿,留存 2 个多月,坚持 25 年,用冰 10 万立方米。做冬季旅游,哈尔滨有天时,北方连续降雪,厄尔尼诺大雾又带来了树挂;有地利,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哈尔滨的交通枢纽地位;人和,东北残酷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东北人热情且开朗大方的性格,长期的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也让东北在近些年遇冷,发展缓慢,所有的东北人都想振兴东北但苦于螳臂当车,好不容易厚积薄发一次,必然再加把力。东北菜的专业度这就更不必说了吧。这是哈尔滨不方便大张旗鼓的做杀猪菜,不然你猜会不会出流水席?
再说柔性组织和快速反馈,这个两个咱们要放在一起,看看一天一个活的小新闻,冻梨摆盘,烤地瓜给勺子,豆腐脑放糖,这不都是在接收到客户反馈之后的灵活应对吗?再来看宾馆控价、高价店家制裁、各民族轮番上场,这不也是各部门为了哈尔滨能够做好东道主而联合办公协调之后的结果吗?
利他思维,大街上的取暖棚,地下道的地毯,地铁站帘子上的小绑带,免费搭车的自发车队,这些利他思维绝不仅仅是一时装出来的,因为利己是人性而利他则是在教育和环境中产生的。因为利他所以感觉到被尊重,因为利他所以感觉到被喜爱,因为利他所以感觉到被呵护,所以会再来,所以会传播这种喜爱,所以会在这个氛围中感觉幸福。
最后我们说说长期主义,哈尔滨是共和国长子,这是因为他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在建国初期也输出了很多自己摸索出来的城市管理方法和人才,不然你猜为啥哈工大是国防七子之首?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底蕴可能还需要你多次去过之后再慢慢体会的。 25 年的冰雪大世界,几乎无人问津的2022 年,雪地蹦迪的短短队伍,曾经的雪乡高物价事件,等等都教会了哈尔滨什么是旅游经济,什么样的事情做了之后是绝对的负面效应,交了多年的学费之后,优等生尔滨成了各个城市羡慕的对象。
最后来说说模仿,各地的文旅局长最近都是被 @的焦头烂额,在存量经济时代,尤其是旅游市场,客群和消费能力决定了今年冬天可能就去一个地方。寒假陆陆续续的都开始了,还拿产品模仿就必定失败,且是被笑话的那种,具体怎么做,各地文旅按照自己特色来,但不要怎么做,已经有很多城市给了反面案例:
1 、不要死鸭子嘴硬 客户体验不好就是不好,客户觉得贵就是贵,解释的直接结果就是损失客户,形象负面。
2 、不要做学人精 人家烧烤你烧烤,人家冰雪节你堆雪堆,这些是产品不是精髓,学了别人的更不是特色,徒留笑柄,何必呢?
3 、不要试图道德绑架消费者 现在连教育行业都不让有爹味,你文旅就更不该有爹味。当你教育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惯你毛病,不来还不行。
4 、切忌普信 我们这里这个好,那个好,你们怎么能不来呢?这浓重的普信味道是很多文旅都有的毛病。清晰的自我认知很重要。你可以让消费者给哈尔滨和你所在的地区打个分,然后按照百分比定价。这就是你值的消费。成本高,价格贵是你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消费者要适应的,服务不好,欺行霸市是你们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一句误会了事。今年你的态度就是未来几年你的收益。
好好经营吧,抄作业不能只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