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即是彼岸
雨过后,凉风起,怎一个爽字了得!
都说北京的秋天是四季里最美的,秋也是我最爱的季节,忍不住想要读一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这是去年十月份在奥森公园拍的几张照片,美极了。尽管科三挂了,但秋计划还要继续,不能辜负了这个如画般美好的季节。
言归正传。
将近两个月没有读书,没有认真写文,感觉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我以为是灵感枯竭,但其实是心乱了。
好奇心的驱使下,做了一段时间专题编辑,找文找到精疲力竭。本来就不喜欢漫无目的的看文,大海捞针式的沉浸在没有营养的文字中,让我感到很痛苦。
倒是认识了几个令我十分欣赏、喜欢和佩服的作者,无论是文风,文笔还是文思,都无可挑剔。本来对自己的文章多少还有一些信心,这下瞬间被击垮。写不出文,多半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自觉是一个善于反思和调整的人。心态的崩塌其实是因为给了自己过高的期待。
写作和任何其他技能一样,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的背后是无数个咬文嚼字的不眠之夜。
自己才写了半年多而已——大部分还是浑水日更,胡言乱语——就想取得别人通过几年,十几年,甚或几十年才取得的成就——凭什么?
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微信说,想抢红包,赶紧进群。于是,手机里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群。
有些群是必要的,能在一群,多少也算一类人,至少应该在某一个细小的方面志同道合或惺惺相惜。可有时候,也挺无奈。过多的时间投入让自己感觉与现实世界脱节,甚至不想回到现实,这太可怕了。
简书的世界无疑是精彩和丰富的,尽管有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比现实世界还现实。还是那句话,各取所需,无可厚非。
兜兜转转的两个月让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所谓的作家梦,文学梦,变现梦,不过是虚幻的空中楼阁,那并不是真正的写作的初衷,对自己而言,也是极其不现实的。
选择写作更多的是因为心底有着强烈的倾诉和表达的欲望,我喜欢那种将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还有一点,我想经由文字记录自己,认识自己,记录世界,认识世界。
岁月厚重了我的双肩,可我还是当年那个自恋的少年。
所以,我还是决定回到最初的轨道,安安静静地写自己想写,看自己想看,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有幸认识三五知己,那便是上天的恩赐,我会珍惜。
这段迷失的旅途,让我想起了朴树的《平凡之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生最难的不是进攻,而是退守,不是放逐,而是收心。
前有文种功成身退,后有胡歌走下神坛。真正的江山是平凡,真正的幸福是简单。
此岸即是彼岸。
我庆幸,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