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斜杠青年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Linda0531

第一次接触“斜杠青年“这个词,是听好朋友曼说的。

后来陆续参加李鑫老师的“抖易研习社”,因此认识几位热爱网络传播与营销的85、90后创业者;又有幸听了覃杰老师的一场直播,从而结实007不出局和一群志向通过践行写作、实现自己梦想的战友; 通过其他会议也结识了更多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多职业从事者,慢慢对斜杠青年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谈斜杠青年

在简书首页搜索这个词,排在首位文章已写于2年前了。百度搜索的解释如下: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如此解释,其实回看古往近来无论政界、商界、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领袖人物,无一不是“多栖“。又想起抖音上很火的那个片段,最最为难外国友人的一句话: 你要是行(xing),一行(hang)行(xing),行行(hang hang)行(xing);你要是不行(xing),一行(hang)不行(xing),行行(hang hang)不行(xing)。

能成为斜杠青年,一定是在某一个领域已经做专、做强之后,或者至少有一项过硬的本领比如英文特别流利等。


在众多年轻人争先向往成为斜杠青年的同时,也出来很多反对声音。基本的论点就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需要在这个领域内具备专注的钻研精神、永不言败契而不舍的开拓精神,如果分散太多就难免会顾此失彼。

这个观点我也非常认同。的确,要成为T字型人才的关键,首先要在已经从事或熟知的领域钻研足够深,要成为所在垂直领域的专家! 而优秀的斜杠青年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要成为行业专家。

这和企业的发展也是同一个道理。例如海尔从冰箱起家,海信从空调起家,随着多元化发展,即使都涉足了地产领域,但他们分别在冰箱、空调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越来越强化的。当然也有过太多于此相反的不成功案例,这些企业也可以类比“斜杠青年”失败的景象。

对个人来说,如果涉猎不相关的领域太多、每个领域又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研究的话,就像春天里播种了大片的土地,中间却从来顾不上施肥、浇水、捉虫子,等到秋天如果有良好的收成反倒是奇迹了。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斜杠青年”绝非易事。

第一步请先让自己在本职工作中比别人更早成为专家。要花更少的时间,做的更快、更好! 这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视野、格局、思维、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内心深处真的有更崇高的诉求,是梦想,是情怀!

也谈斜杠青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