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成功定律
如果
你是一个作家,你的成功就是你写的书销量怎么样。
你是一个品牌,你的知名度怎么样。
你是个律师,有多少人排着队请你帮他打官司。
你是个明星,你有多少粉丝。
这些只是说明业务表现好,不等于成功。成功是别人对你业务表现的评价怎么样。成功它是别人、是社会对你的认可。
励志故事和名人传记有时候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有些鸡汤作家和人生指南专家能从这些故事里挖掘出道理来,但那些都是个人的认识,不能上升到科学层面。科学理论,必须得可重复、可检验、有数据支持。
成功有科学定律吗?我们通常对成功这件事有点感情用事,感慨的多,分析的少。明明是一个团队完成的项目,为什么最后的功劳往往归于一人。
我们要知道,团队是需要各种人才的合作,团队最理想的方式是多样化,每个成员最好是拥有不同的专业,成员由熟人、新人、外人为好。另外团队中最好要有女性,因为女性更善于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团队它还需要领导者,他能拿走功劳不是因为他这一次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拥有这个领域。
如果你想要拿回自己的功劳,你必须学会独立工作。
如果你是跟着一位牛人做事,你很难拿到自己的功劳。但是如果你跟不同的人合作过,做过很多事,你的人设就出来了。
如果你是新手,别在乎眼前的得失,你想要的不是一两个功劳,而是自己的系统。
如果你是老板和导师,千万千万把该给别人的功劳都给人家,到公开场合大声说这是谁做出来的 —— 你心里明白,其实还是你的。
下面我说说这一篇的目标成功的定律
“人与人真正的区别不是智商、情商,而是经历。”
有人说打高尔夫球,不怎么会打的时候,你看不出来顶尖高手到底厉害在哪。等到你的水平越接近顶尖高手,你就越觉得顶尖高手高不可攀。高尔夫球打到高水平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风速、温度、草地的纹理……但是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你敢不敢挥出这一杆!
所以真正的高手不是专业厉害,而是他综合考虑了专业、主观感受、社会文化和情绪,以及直觉。
在命运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挺渺小的。我一直觉得,自己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主要原因是运气。而且这个运气还来源于自己当年不够优秀。
毕业多年后,我偶遇一个当年成绩很好、但在大公司磨了很多年、已经锐气全无的同学,他和我抱怨说,在大公司也快混不下去了,他说:“如果实在混不下去了就找你来一起创业吧。”
我实在不好意思告诉他,混了这么多年,不光能力,他连眼界都退化了——他把创业和失业搞混了。
其实这样的故事不光在中国大陆上演过,当年台湾刚开放的时候也是,学习不好的同学欢送学习好的同学出国留学,后来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台湾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创业做了老板,生意越做越大,又欢迎学习好的同学学成归来,来为自己打工。
所以,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区别其实不是智商,甚至不是情商,而是经历。
经历会塑造一个人,塑造他看问题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会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我们自己的独特经历,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一起成长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教会我们的,远比商学院的MBA教材要精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