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01.
从小我就很羡慕别人家院子里的果树,每到秋天都能收获很多果实。
我会想,我家院子里为什么没有几棵果树呢?
我就去问大人,杏树几年能结果呀?大人说要三年吧。
我问那桃树呢?苹果树呢?李子树呢?大人说怎么着也得要三年。
我就想啊,现在栽一颗桃树,三年后才能吃到果实,太晚了。
那个时候我都要小学毕业了!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的很多年里,每年秋季我都会想,为什么我家院子里没有几颗果树呢?
直到有一天一个念头闯了进来:如果在我第一次觉得“太晚了”了的时候,就把果树栽上,那么到现在,我应该收获好几次果实了吧?
02.
后来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里面讲了一个小故事。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
他感慨地说:“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事要有大格局》。
看到小和尚就想到了我自己,老和尚心中有百年的格局,小和尚心中尚有一年的格局。
而我什么都没有,甚至从不曾开始过。
很多时候我们会懊悔:当初怎么就不好好用功呢?当初怎么没想着减肥控制饮食呢?当初怎么就不知道护肤保养呢?
当初怎么不好好学英语呢?当初怎么就不知道读好多好多书呢?
当初怎么就不规划一下职业生涯早做准备呢……这种种懊悔几乎都发生在面临选择和考验或者自觉愧不如人之际。
接下来通常会有如下感叹:当初我要是读书/好好学习/节食……如今我也是大V/985/好身材/美女/月薪过万……然后在自怨自艾中继续一成不变。
03.
我发现人性中很有意思的一点:
大部分人都习惯于把努力的责任推给过去,把享受的权利给当下的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坐守其成的惰性心理。
过去的那份艰辛你不想也没机会体验到了,但是你却奢望着此时能有一个优秀的自己、开挂的人生。
电影《闻香识女人》有一句经典台词:如今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妈的太苦了。
其实让你无数次懊悔的曾经,那个时候的你未必不知道你当下应该做什么。
比如在你念初中时的某一节英语课上,你和同桌眉飞色舞或者偷吃零食或者梦周公。
那时你心里一定知道你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好好听课,但是你偏偏不去做,因为你太困太馋太懒太无聊了。
你喜欢享受,贪恋舒服。那个时候的你绝对没想过会在几年以后无比痛恨不努力的自己。
当然也不必太过自责,那个时候的你经历太少,你完全没想过你当下的努力与否会给未来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04.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你想对曾经的自己说些什么?”
我心里第一个答案就是——多读书,然后就看见太多太多关于读书、努力之类的回答。
想来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平凡而不甘平凡,不满足于现状,懊悔曾经。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二十岁的你深深懊悔十年前的自己,十年以后你再次遇见这个问题,会不会写出和如今相同的答案?
可怕吗?可就是如此啊,我们的父母都多大年纪了,不还是会说年轻时如何如何,怎么就不知道该做这个做那个呢?
这世上为曾经懊悔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他们懊悔的最本质原因就是曾经的当下不够努力。
十几岁的少年贪玩不读书,就会成为二十岁懊悔不及的青年。
二十岁的青年不努力,就会成为四十岁感叹人生的中年大叔。
所以,懊悔过去的唯一意义就是警示当下预告未来。
我们不能总是回头看从前,低头看当下,自怨自艾。
也想想未来,想想十年后二十年后是开花结果还是继续懊悔曾经。
最后呢鼓励大家也激励自己,原谅曾经那个虚度光阴的自己吧。
毕竟他没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格局太小,所知甚少。
而努力,永远是当下的事情。
我不希望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人生最应该懊悔的,就是曾经只顾得懊悔曾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作者简介:白原,一个喜欢自称老子的小女生。愿每一个心怀梦想和慈悲的孩子,都能心有所属,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