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日更散文想法

阶级的存在,是认知高低较量

2019-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成义随笔

今天看了一片关于记录90后同样年龄不同阶级的孩子成长十年后的结局。

一个是农村小女孩十岁上的小学,学校里同班的同学只有一个整个学校一个老师,只有一年级至二年级的班级,整个学校学生没有几个。十岁那年还是学校校长说服其父亲让小女孩上学的,小女孩快快乐乐学习了五年年,然后结束了学生的身份,小女孩结束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学校领导再三和小女孩的父亲家人谈话,她的父亲说,小女孩再过几年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而他的哥哥也是极力反对着她继续上学的事情,反对的理由是上学并没有什么作用,小女孩十五岁了可以做很多的家务帮家里挣钱了。这就是这一年小女孩走出了家门来到了不是太远的小县城了,第一份她觉得是高工资的工作是在宾馆里,然而等她高高兴兴去应聘时,工作的内容是需要会电脑会收银的人,而她说我会打扫房子,擦桌子等,招聘的人告诉她,宾馆里需要会电脑会收银的人,而她只能黯然离开,她不会电脑她不会的太多了。再次找工作是在小饭馆里做服务员的工作。当采访她的人员想采访她是,她低着头不愿意说一句话,而这还是采访她的人员给他父亲钱才让采访她的,她的父亲是不愿意外界再打扰她,拒绝着外界美好的事情。

我在想他的父亲和家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对待小女孩的,小女孩的妈妈是智障人士。他的父亲和哥哥希望可以掌控小女孩,可以买个好价钱,因为小女孩从出生就决定了她是别人家的啊。小女孩本身是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因为她还小。农村整体环境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中,一切处在变化的前一天,有些人等到了明天,有些人永远的停留在前一天了。小女孩二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嫁出去了,那年采访人员再一次见到她时,她是一个快做母亲的人怀孕了,挺着大肚子和同样挺着大肚子的同龄人谈论着孩子的大小,衣服,尿不湿等等,她才二十。

另一个出生小镇的男孩子,家庭条件比起小女孩是好的多,他的父母是工人希望男孩将来可以考上大学,他的父母觉得他们一辈子太辛苦了。小男孩很早就开始学习了,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在中上游。然而高考三次,第一次高考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第二次高考离本科线差了七分,那一天他哭了很久,我想将近二十几年中没有这一次这样伤心过,也是这两次他开始恐惧考试了,对社会对人们都产生了恐惧,我看到采访人员当把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头上冒着虚汗抖着手,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办法说出来。还好第三次考上了他想要进入学习的大学,转眼三四年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话务员很快就结束了,他还在恐惧,没有人帮他,只有他自己在慢慢的调整自己。后来在城市里买房子了,过着和他父辈一样的生活。

这是怎么了,是他的父母一直再说着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也许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在那个年纪也是这样的,我是农村的父母没少强调上学是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然而我终究还是未能圆满结束我的学生生涯,在高三那一年结束了考大学的机会。后面走了一条技术性学习一直到现在也是从事技术性工作。

最后一个孩子也是小女孩,然后他的家庭比前面两个家庭要好很多,他的父亲母亲都是有工作的,父亲从事工程类工作,母亲是从事教师工作,家庭富足,小女孩从小生活的如意,就在高三那年她便是辍学了。然后自己开店,倒闭,学习绘画音乐等等。过了很多年后他从国外留学回来了便是一个硕士,后面自己又开店了,生意很好。她的起点是别人的终点,她机会相比于前面两位太多了,可以尝试很多东西不怕输,输了可以从来,有一个坚实的支撑面。

认知的高低,决定着命运。特别是那些你还在成长阶段时亲人认知的高低影响着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