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之国民性
“五四“时期,谈及国民劣根性,叹息无奈者有之,痛心疾首有之。鲁迅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其在短篇小说《药》所写,他一直寻找的药,是改造国民性劣根的药,国家已经病入膏肓,唯有改变国民思想才有救。
中国人曾经的劣根性主要是什么?奴性。五四知识分子深恶痛绝的也是奴性。当年中国人的奴性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要追溯中国历史才能知晓。
从唐诗的豪迈和庄重感中,我们可以对唐朝国民性有一个大体认知。到了宋朝,宋词的颓废无聊及无病呻吟,让人不禁好奇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宋朝的国民性产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宋朝从建朝以来就注定坎坷,在经历了南北朝廷后,终被蒙古族这一种迥异的文化所灭。
元朝将统治下的人分为四等,最下等的自然是“汉人”。取消了科举,南宋俘虏及家属世代为元官吏之奴。百万匠人沦为匠奴,南宋官员被诛捕杀之。汉民族的诗性全没了,想不为奴亦不可能。集体的奴性,由此开始。
元明清封建朝代更迭,明清的专制独裁及大兴的文字狱,使大多数国民丧失思想,成为十足的奴才。
这种历史经历,形成了国民根深蒂固的奴性。唯奴性十足,方能存活,所谓顺生逆亡。旷日持久,奴成心性。
清朝灭亡,大批知识分子痛批国民奴性,同时开出了医治良药。为了改变国民思想,挺起中国人的腰杆,大批有为青年赴汤蹈火。
国人觉醒了,我们不再做东亚病夫。中国的近代悲情惨状史是每一个国人心里惨烈的痛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战,那是抛了奴性的勇。
如今的国人,国民性当然不能以奴性论之。在和平自由的年代,我们的国民性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某些国人更关注于自身的权利,而忽视了公德,人性中恶的一面也由此显现出来,如贪婪、忘恩负义、陷害、虚荣、伪善等。
我们生存的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嫉妒、背叛、贪婪、自私等丑陋不堪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一旦触碰到便被激发出来,社会恰恰是滋生这些丑陋思想的完美场所。
我们常把羡慕嫉妒恨挂在嘴边。与他人的比较,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平衡感,然后心中的那份不平衡发展为嫉妒,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都是人之常态。其实不然,这正是人性中的丑陋面得到了激发!
我们的国民变的更加利己主义了。矿难接二连三,为了利益的瞒报也层出不穷;毒鸡蛋,毒奶粉事件让我们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豆腐渣工程多的让人郁闷;大学生救人溺亡于江,而捞尸人挂尸船旁,只知索要捞尸费。
费因伯格在《心理学利己主义》一文中写到,任何人最终所能够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利己是人类的通病,是天生的人性。如今国民的自私自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找到了可以滋生它的土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