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前的人们有登高远望、佩戴茱萸及喝“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插戴茱萸和饮菊花酒的风俗,起源于先秦的秋祭和防疫,那时的人们利用野生本草的芬芳祭祀神灵并且祛除疾病,是一种常态。
到了汉初刘邦的宫廷,九月九日佩戴茱萸,吃菊花做的糕点,饮用酿造一年的菊花酒,已经成了延年益寿的习惯。
据说当时还流传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叫费长房的神仙,有一天告诉一个弟子,叫弟子在九月初九那天,带领家人去山上,用红色的丝囊装上茱萸,去高处饮用菊花酒,这样可以解除灾难。这个弟子听了之后马上行动,等到他们晚上下山回家,发现家里的猪羊牛马都已经死于瘟疫。这位弟子庆幸自己靠着神仙给的方法躲过了一劫。
而能去邪的东西就是茱萸。茱萸是一种木本草药,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两种。
山茱萸,又称红枣皮、萸肉,属于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是一种乔木或灌木植物,常绿或落叶,主要生长在山地、溪边、坡地等处。
其木材细致均匀,纹理直,坚硬,易干燥,适合用于建筑、家具、玩具、雕刻、农具及制胶合板等。
山茱萸的果实是红色圆形浆果,果肉可生食,种子含油量高,可供食用和药用,树皮可提制栲胶,叶作饲料及绿肥,花是蜜源。
山茱萸 吴茱萸:重阳节用的就是吴茱萸吴茱萸则是芸香科吴茱萸属的植物,小乔木或灌木,主要生长在山地、路旁或疏林下。
它的嫩枝是暗紫红色,叶子是卵形或披针形。
吴茱萸的果实如同可爱的拳状,结状,成熟之后,果实皮紫红,裂开,里面有黑色的种子。
重阳节左右,是吴茱萸果实成熟的季节。而重阳节插戴的茱萸,就是种子还未完全成熟裂开的茱萸,半青红或者红色。
这种果实小巧而美,也往往用作纺织花纹。晋朝的丝织品有其花纹有“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工巧百数,不可尽名也。”
吴茱萸会散发着一种辛香味。晋朝周处在《风土记》里记录说“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禦初寒。”
所以,从这些留下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古时候人们插的茱萸是吴茱萸,人们认为这样可以辟邪驱,祈求平安健康。
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就写到了这个风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九月九日人们登高望远,佩戴茱萸的习俗,而离开家乡的王维在重阳节到来之时回忆往昔,对家乡对亲人充满了怀念之情。
初唐诗人郭震在《子夜四时歌•秋歌》中言:“辟恶茶萸囊,延年菊花酒。与子结绸缪,丹心此何有。”——郭震对夫人说,配上辟恶的茱萸囊,敬上延年菊花酒。我和你今日结下如此深情的恩爱,怕世上再也没有如此的深情厚爱了。
不得不说,郭震在诗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豪放慷慨和旖旎深厚并存的丈夫。诗中表现的可不是男女简单的相悦,而是夫妻的深情厚意,愿无疾病,愿长寿,愿年年今日,岁岁今朝,愿恩爱两不疑,你的健康,是我最大的牵挂。
而吴茱萸的果实经泡制凉干后是传统中药,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等症状。
到了宋代,重阳节不但喝菊花酒,也喝“茱萸酒”;让菊花瓣飘浮在酒上,谓之“菊花酒”,置茱萸叶于酒中则称作“茱萸酒”,都是节日当天取新鲜花瓣、叶片放入酒内而成。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今世人(于重阳节),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
菊花酒有时也会趁着“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是真正具有菊花风味的酒,也是重阳节登高的时令酒品。
你看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老友相逢之后,“把酒话桑麻”,那么,诗人展望未来,等到重阳节这天,我还来老朋友这里观赏菊花。试想想,如果孟浩然再去,会仅仅是赏菊而已吗?那肯定还要喝菊花酒吧!
说到赏菊,意境最深远的当属东晋陶渊明的那首《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器。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在一般人的眼里,权力、地位、名誉,就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主要尺度。而要得到这一切,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如果一个人在意自己的尊严,那是不屑于这样的生活状态的。
陶渊明虽是贵族后代,但他在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而选择回归自然。他生存的基点,也就是他的哲学思想,叫作“自然哲学”: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我不敢说自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但精神自由的生活却是我现在追求的。
所以,我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我坦然地剃光头。一双鞋子,哪怕被穿破了鞋头,只要鞋底没有被磨损到失去了摩擦,我也还是照穿不误。
早几天,我去市场买海鲜,一个摆地摊的小哥动动嘴唇,原想叫我买海鲜,但他看到了我穿的鞋子,又噤声不语,我飘然而过。实话说,我仍然有一颗敏锐感受世界的心,但我坦然地拥抱这个世界。
我爱这个世界,爱我的生活,当然也爱我自己——虽然我有缺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我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
别人喜欢我,与我无关;别人不喜欢我,当然也与我无关。别人尊重我,那不是因为我有多优秀,而只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反之亦然啊。
我对这个世界,永远报以赤诚之心,带着自己善意的微笑,就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一呼一吸……
而陶渊明就是值得学习的前辈。他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人也要如此把自己融化在自然之中,那样生命就会自然达到完美的境界。
今日重阳,虽然没有能够登山远望,也没有茱萸可插,没有菊花酒可饮——看着只是待在办公室里码字,实际上我已飞跃山头数座,见了贤人几位,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