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啃老族”的优越感
“父母不给带孩子,就得给钱。”这是他挂在嘴边洋洋得意,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
父母说“白养你了”,他还觉得无所谓,完全感觉不到父母的失望。他觉得父母没生病卧床,就尽量少往来,除了给他们小家钱,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主要还是嫌弃父母来一趟住一晚,他要各种打扫卫生。
他觉得,在他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给自己父母脸上增光不少,那就对得起父母的诸多付出了。其实,他父母也只是矿上的普通管理人员。
他还说以后自己儿子找老婆,一定要找一个女儿的上海人,这样财产都是自己儿子的。他有个朋友,他朋友家的女儿虽然跟自己小孩比较玩得来,但是他觉得也不太行,他朋友家虽然有两栋别墅,但是姐妹两个,那以后也要分一半的,不行不行。
他岳父退休前一直在工厂做工人,退休后闲不住当保洁人员,岳母一直都是打打麻将和零工,家里房屋出租,生活不错。他经常炫耀的是每天去岳父岳母那吃晚饭都是六菜一汤,不但不用交伙食费,饭后水果都是当季刚刚上市的贵重货,还能打包带走,时不时还会给他们一些家用。这些都是他得意的谈资。
他家基本不煮饭,孩子的早餐也是面包牛奶类的冷餐,并不是效仿“西式生活”,而是懒得开火,更是担心油烟弄坏了亲手花两年时间,斥巨资装修的乡间“别墅”。据说,他家没有地暖也很少开空调,不是他家人不怕冷,而是怕开空调破坏红木家具的价值,不能传给儿子和孙子。用他老婆的话说,这就是个“活死人墓”。他也无所谓,他知道市值和金钱是王道。
他的钱基本都拿来买房,也是他引以为傲的点,三套房子市值几千万,可儿子一个兴趣班都没有上过,觉得浪费钱,不如用来出国留学。
他的骄傲和优越感,源于他三套房子的身价,源于坐标上海,源于全国人民财富排行前10%,源于老婆年轻他10岁而且在医院上班,老人的自己的养老生活比较便利吧。家庭流动资金,儿子的素质教育和爱好培养,父母老年生活质量,均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他也知道自己的成功不太能在下一代复制,所以,不上班的日子就全心全意鸡娃。
如果是普通青年也许好理解,一个出国留学发达国家的高材生,每周上班到岗不到1天,整天窝在家里,美其名曰“在家办公”,无论老板同事态度如何,都安然熬走一波波老板和同事,用他的话说,这份工作“性价比”最高。殊不知,他的高性价比,他对工作挑挑拣拣,是以其他同事的高负荷为代价的。他不愿离开,也许是对外面市场的激烈环境和压力的逃避和恐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城市化进程中总会造就一批“富人”。中国的精英教育,也容易造就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巨婴,这并不矛盾。
这些都可以“完美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只是不影响别人就好,但是也没必要天天挂在嘴边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