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沌的常用名词
- 第一原理:(英语:First principle)哲学与逻辑名词,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第一原理相当于是在数学中的公理。最早由亚里斯多德提出;
- 曲线:增长曲线。第一曲线,原有的增长曲线;第二曲线,新的增长曲线;
-
非连续性:连续性不等于不变化,连续性变化(渐变)也是连续性。非连续性指的是突变,从一个结构突然变成另外一个结构。非连续性,一个非常大尺度的简一律。
非连续性
曲线 | 连续性 | 非连续性 |
---|---|---|
哲学 | 求存 | 变化 |
生物进化 | 遗传 | 变异 |
商业 | 管理 | 创新 |
创新 | 连续性性进步 | 非连续性创新 |
-
跨越非连续性:即在第一曲线里连续变化,不断升级迭代,当达到一个边界的时候,一旦突破就跃迁到第二曲线,更高的思维层级。而中间跨越点就是非连续,需要打破逻辑奇点和思维边界,让奇点下移以提升认知层级。我们的思维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处理,然而客观世界不断变化,而主观思维模型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和熵增,最终会从逻辑自洽到逻辑失恰,直至崩溃。这个时候存在度降低,就要变革,打破原有模型和逻辑奇点,奇点下移后创建新的逻辑模型。每一个变化点前后都是连续的S曲线,而两个曲线之间是非连续性的是需要跨越过去的。
-
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第二曲线的关系: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发现并进入第二曲线。发现第二曲线是需要下移第一原理,而这个动因是要跨越非连续性,而非连续性是由于逻辑变革带来的,逻辑变革背后是因为递弱代偿原理,递弱代偿的第一性原理是熵增定律和爱因斯坦质能互换定律。
-
递弱代偿原理: 自王东岳的《物演通论(第3版)》哲学核心。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但是作为补偿,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花样越来越繁多。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这个理论模型把物质的演变运动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础上,并化解了既往进化论的深层困惑:即在宇宙演运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亦即“衍存属性”越来越繁华),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
简一律:用一个最简单的理论/模型,破除现象背后的本质。
-
唯求存在:王东岳认为是解释世事和宇宙演化的唯一钥匙!求存的方式就是在面临失存之际变换自身的存在形式,从而也变换了自身的求存方式。“变化”是“存在趋于失存”的必须,“存在”是“衰变以求存续”的流程。
-
代偿度、存在度: 代偿度是存在度的实现,存在度是代偿度的本质,代偿度的增势就是存在性的体现
-
熵(英语:entropy):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也就是当总体的熵增加,其做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标。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也就是计算该系统混乱的程度。熵是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但是经常用熵的参考值和变化量进行分析比较,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
质能守恒定律及E=M×C2:即宇宙的初始状态就是一团能量,奇点之后能量和质量相互转换,能量和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
熵增定律: 熵增反应的是系统朝着无序和混乱的平衡态发展,最终可用部分不断减少,能量趋于无效,系统最终趋于无序和混乱。
-
形而上学禁闭: 即思维模型一旦形成,就无法打破。我们很多时候坚信自己的逻辑和经验,直至最终成功或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越牛逼的公司和产品最终都死于此,因为挑不出来,也无力改变,因为跳出来就是打破自己的理念和信仰。
-
基石假设:推导的基本假设。如,太阳、月亮和其他太阳系行星的运动既可以用地心说来解释,也可以用日心说来解释,都同样有效,然而日心说只需要7个基本假设,地心说却需要多得多的假设。在尼古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序言中指出了这一点。
-
刻意练习 :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
-
系统1,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
第二幅眼镜 :第一副眼镜,感官通道,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部世界,把它变成了经验、事实,积累对这个世界知识。由于生存度下降,发现这样不够了,于是就有了第二副眼镜,把经验和事实给概念化观念化,在头脑中进行思想运作。真理连贯论认为: 和我们的思维模型相吻合的就是真理。但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型都受到哲学理论的传承,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环境的压力而各自不同。我们感受到的现象,都会被思维模型筛选,扭曲,同化,从而实现广义逻辑自洽。因此思维模型就总有自圆其说的倾向,这造成了第二副眼镜的盲区:“形而上学禁闭”。所以真理连贯论有时也不可靠。
-
归纳法:归纳法或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有时叫做归纳逻辑,是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把性质或关系归结到类型;或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公式表达规律。例如,使用归纳法在如下特殊的命题中:所有观察到的乌鸦都是黑的得到所以所有乌鸦都是黑的。这例示了归纳的本质:从特殊归纳出普遍。结论明显不是确定的。除非我们见过所有的乌鸦 - 我们怎能都知道呢? - 可能还有些罕见的蓝乌鸦或是白乌鸦。
-
演绎法: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④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演绎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归纳法和演绎法
-
批判性思维: 一种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断,并对判断的基础就证据、概念、方法学、标准釐定、背景因素层面加以诠释、分析、评估、推理与解释……有理想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凡事习惯追根究柢,认知务求全面周到,判断必出于理据,心胸保持开放,态度保有弹性,评价必求公正,能坦然面对主观偏见,判断必求谨慎,且必要时愿意重新思量,对争议点清楚了解,处理复杂事物有条不紊,蓃集相关资料勤奋不懈,选取标准务求合理,专注于探索问题,而且在该问题该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坚持寻求最精确的结果。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思考技能包括:解读、分析、评估、推理、解释、自我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