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术国学易经国学与传统文化

落拓书生闯京城——京城“丐儒”王自修的传奇人生

2017-08-20  本文已影响14人  柳志儒

柳哲

香山聚会,老友重逢,推杯换盏,其乐融融。一位其貌不扬、身穿僧衣、沉默寡言的长者,超然物外,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听朋友介绍,此人姓王,河南洛阳人氏,年幼出家,兼修儒学,历经坎坷,锲而不舍。

因缘际会,品茗论道,谈吐之间,颇有见地,我不禁对王先生肃然起敬。促膝交流,王先生的传奇经历,深深感动了我,由衷地感叹,物欲横流的今天,竟然还有这样一位“书痴”,竟然还有这样一位“丐儒”!

三年前,王先生来京参加一次国学活动,认识京城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学者东方兄。在他的帮助下,王先生得以短暂的安顿。后来,一直在京城漂泊,先后辗转寄住过三十多个地方,帮助他的朋友,一茬又一茬。

为了一份信仰,花甲老人,甘守清贫,孜孜兀兀,心无旁骛。只因年幼家贫,难以度日,无奈之下,踏进佛门。在寺庙里,做些杂役,一有空闲就读四书五经。但在文革时期,阅读这些经典,是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为了能够读书,他隐居山林,整整三年。夏天,酷暑逼人,蚊子肆虐,为了不被人发现,晚上就在山上的两块巨石缝隙间过夜。冬天,冰冻三尺,寒风瑟瑟,往往被冻得四肢失去知觉。知识像火盆,温暖着他,信仰似灯塔,照亮了他。三年中,饿了喝山泉水,采摘野果、挖野菜充饥,三天五天吃不到东西是常事,侥幸躲过豺狼虎豹的数次袭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年,他游历全国各地,四处乞讨为生,历尽艰辛,矢志不移,无怨无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艰难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更坚定了他立志儒学的决心。

数十年的潜心苦读,先后完成了5部著作,他一再表示,不求个人名利,愿意捐献版权。一本《义承圣经》,800页厚厚的一本著作,虽然是自印书,但书中卓见颇多,一本有益于教化的佳作。只可惜,该书印数才几百册,识者不多,流行也不广。

王先生这一生,总是在贫穷、饥寒、困顿、不安定中度过。在朋友的帮助下,偶尔心安,他就发奋读书,拼命著述。一二百万的文字,就在不断地流浪生活中完成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辗转迁徙。王先生的艰难遭遇,让人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带着一帮弟子,游走于列国,栖栖遑遑,如丧家犬般的尴尬境况。英雄气短,壮志难酬,令人扼腕叹息!

如今,由于各种原因,王先生,再次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接到王先生的求助电话,悲从中来,五味杂陈。惺惺相惜,我邀请王先生先来香山,另作计议。两大袋行李、书籍,足足有七八十斤重,压弯了王先生羸弱的身躯,从北京火车站到香山,坐地铁,转公交,又步行,先后折腾了二三个小时。当一脸茫然、六神无主的王先生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冲向前,一把抢下他身上的行李。

虽然,我自己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我深知他当前的处境更艰难。《义承圣经》,浸透着他毕生的心血,让我感到了它的分量,对他更充满了崇敬与爱戴。王先生赠书后,我强塞给他的二百元钱,并不能解决他的实际问题,我深感内疚。

王先生的治学精神,才配做圣贤后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著书立说,心怀天下。体力劳动可以创造价值,而读书写作,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王先生希望他的文字,有益于国人与时代,如果泽被后世,死而无憾!

天色已晚,饥肠辘辘的王先生,与我们一道共进晚餐。饱餐之后,他精神大振,侃侃而谈,憧憬未来。奔波一天的王先生,住进了我们为他安排的旅馆。今宵,王先生或许有个好梦,但明天的出路在哪里?这将是困扰他的最大难题!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坎坷的人生路,执著的追梦人!二千五百年之后,又有谁会彪炳千秋,名垂青史呢?我不敢断言,但王先生给了我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