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考分享沉默的海德格尔在凝视心在笔上

浮生六记 沈复

2019-02-26  本文已影响162人  卡布奇诺花蜜

看不懂的事情,看得懂的事情,都属于生活。

《浮生六记》的文字表面来看,沈复似乎天然懂得如何在平庸的生活中经营艺术美感,比如插花、叠石,制作盆景、培植果蔬,甚至是制造家具。无论在杭州、扬州,这种把生活尽可能艺术化的初衷没有丝毫改变。放在今天,大概会被冠以文艺青年的头衔。

已不知沈复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写《浮生六记》,书中的回忆不尽然都是美好的,也有生老病死苦,回忆这些细节显然是相当的残酷,好在时隔6年脑海中的记忆稍稍平复,下笔之中已习惯了泪水和棺材的轮廓。

作者:沈复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大星文化
副标题:独家全译全注插图珍藏版
译者:周公度
出版年:2017/4
页数:323
定价:45.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作家榜经典文库
ISBN:9787533948108

当下语境所折射的眼光望去,沈复与妻子陈芸展现出来的自由天性,必然与当时的社会、家庭产生某种错位。

沈复的妻在吃饭喝汤时发生响声,被周围的人瞧不起;时常结交新朋友,露齿大笑,这些行为让人在背后议论纷纷;去郊外的菜园子避暑,不顾身份与周围渔民打得火热;女扮男装前往郡城花会,身不由己前去搭腔一位少妇。在这个以朱程理学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时代,简直就是令人难以想象。以自由天性为核心所展现的行为,流入各色人群的耳朵,恐怕在所难免。

这天清晨,天气凉爽……芸说:“想想有多少闺房中人,有的甚至终身都无法见到太湖”,还没有聊上几句,只见风摇暗柳,已经抵达了吴江。我登岸祭拜完毕,回到船上发现舱内洞然无人,急忙询问船夫,船夫指给我看,“你没有看到长桥柳荫下面,那个观看鱼鹰捕鱼的人吗?”原来芸已经与船家女登岸了。我走到她们身后,芸正粉汗盈盈,依靠着船家女出神,我拍拍她的肩膀,说衣衫都湿透了。芸回头说:“担心钱家人来船上,就暂时避开了,你怎么回来这么快呢?”我笑着说要追捕逃犯啊。……酒令是我输了,芸笑着挽住船家女素云,推到在我怀里,说:“请你肆意地摸索吧。”我笑着说:“你不是体贴之人啊,摸索只在有意无意之间,拥抱而肆意揉弄,是乡下人的行为。”……

过了几日,鲁夫人误信了传言,悄悄对芸说:“前几日听说你夫婿带了两个妓女,在万年桥下的船上饮酒作乐,你知道吗?”芸说:“是有此事,其中有一人就是我呢”于是把一起游玩太湖的始末详细给她说了,鲁夫人闻后大笑,疑虑全消。

这些行为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是胆大妄为的,也过于开放了,于是,沈复与妻子陈芸理所当然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坊间、亲戚朋友间所津津乐道的奇谈。

沈复作为一名清朝时期的男人,感情生活的自私与狭隘积重难返,这是基因与血液的东西。同时还有那个时代的封建伦理道德,所以要谈超越,那是不存在的。然而仅仅时隔6年,是什么样力量给了他勇气,一扫内心的阴暗与怯懦,直视内心。我想也许是亡故前,陈芸那哀婉的目光,一点点刺激着沈复内心黯淡的火焰。

诚然,芸用尽一生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落魄的农民阶层,通过婚嫁到了士族阶层,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梦想、新生活,对自由性情的渴望,然而沈复却每每在关键时刻,都不在身边。不仅如此,在《浮生六记》中,沈复通过事后诸葛的姿态,大量充满着“真是所谓乐极生灾,也正是我们两个人不能白头偕老的征兆”这样的句子。极度后悔,忏悔的心态,在真实与梦幻之间游离,好似无力将命运点破,将妻子芸从幻想中解救出来。作为一个超越时代的女性,芸一直在孤军奋战,与社会家庭、道德观念、甚至还有沈复自己。

勿怪读者惊叹沈复是一个渣男、无能的人。

憨园的出现,表面上是陈芸为沈复纳妾所选,然而陈芸与憨园相见,共舟,携手游玩,直到芸把心爱的翡翠镯子相赠,其寓意不言而喻,沈复也知这出戏的主人在想什么,以李渔的《怜香伴》、《西厢记》来喻,调笑陈芸的“直接”,陈芸不怒反真,以天真欢快的语调表明自己是LGBT。

陈芸这个胆大妄为的女人,她应该享有当下社会伦理给予的宽容,但命运却让她生活在18世纪末的中国,可以说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

不停留在《浮生六记》表面文字上的理解,深入理解本书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四川白莲教起义;沿海反清复明动乱;西方工业革命成功,科技和经济大跃进;法国大革命爆发;西方物品进入中国,比如望远镜;在这个时期,地方政府和中央朝廷逐渐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外国列强开始进入中国准备建交,并在等待机会深入了解中国。3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

饱经沧桑沈复晚年已厌于红尘纷争,前妻陈芸的容貌不时出现,压的他透不过气。忍受着心中隐藏的秘密,为崇尚自由精神和开放思想的人生命运曲谱写下最后一个符号。

落笔的景色,动静之间错落有致,不免让人联想到某些隐喻。独善其身,达济天下,某种政治人文情怀,无法实现的可能;某种小家命运使然,无法融入大家,孤身拒斥颠沛流离;某种夜幕笼罩时局动荡不安,真与假的错位,自由与封建的思考,只怪身不由己。

再次打开《浮生六记》,沈复所到之处,与我们已不是同一个时空。尽管我们现在交通发达,道路畅通,文艺者追随沈复游历,只需要1~2个星期就能走完全程;尽管回看那沈复夫妇所穿衣物朴素淡雅,河边星星点点的船只穿梭时空进入当下,早已面目全非。然而我打开书本翻阅,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好似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眼前。这大概就是人性之间共存的普世价值魅力,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无法改变人的本质。

我相信,人类所处的身心中有一条秘密通道,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心灵能互相通达。沈复的《浮生六记》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生活在他看来并非奋斗,也非消极,只是在相对的时空里,真实、敏锐、坦诚、随遇而安的过完一生,仅此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