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品上线后,应该做什么?
很多时候一个产品的正式上线一般是意味着一块巨石的落地,但是根据互联网生存法则「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上线并不会意味着收尾,反而接下来还有一大堆的问题会接踵而至。
产品上线有没有适配业务?
产品的上线来源于需求,而需求用于驱动业务发展,所以最后结论就是:产品上线用于驱动业务的发展。
简单理解就是:吃饭是因为饿了,饿了就需要吃饱饭,不然就要饿死,所以吃饭是为了不饿死。
但是,产品上线了,却不是一定能完全适配我们的业务,就像我们饿了吃饭能填饱肚子但却不一定能吃的爽吃,吃得舒服,因为吃的菜可能不合我们的胃口!而上线一个产品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满足前期的需求,但是也要适配业务的发展。因为任何需求的考虑或者是统计,总是会有遗漏的,有遗漏就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的瑕疵和缺陷,所以发布产品后,请尽快去了解该产品是否与业务适配了!那么,如何确定是否适配了业务呢?就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来讲,举个栗子:
最近我们上线了一个产品下单购买和订单查询与物流查询的功能,这个功能我们前期都是用另一套逻辑做的,那么上线了之后就马上投入使用了。几天后,我去问我们的客服人员,这几天产品的销量大不大,出现问题的情况多不多?最后得到的反馈是销量大,问题不多;相比较之前搞一次活动,客服问题一大堆的问题,这次的新功能上线真的是解决了很多以前的老梗,老毛病了!去问一个最了解客户的人,最了解问题出在哪的人,那就是客服了,因为客户有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联系客服,客服是在第一线的,最了解用户的情况的!
当然只问客服感觉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数据就显得很关键啦,咦,什么数据呢?该数据可以是产品下单的点击量,同期活动的活跃数,用户的反馈,用户群的一些消息,其实正规的来说,活动数据是需要进行可视化统计和管理的,这方面在后续做产品经理或者是去大公司有条件完成后要多注意这个。因为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比个人的主观意见和一些看似缥缈的猜测来的更加真实和靠谱。关于数据的分析和运营的埋点,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一个好的产品应该要懂,要考虑的一点吧!一会继续学习加强!
结论:上线后多关注用户反馈,第一线的同事反馈,同时多去各种渠道了解用户的情况,然后参考一些可靠的数据,让自己更加了解产品与业务驱动的适配是否真的完美贴切,如果不是的话,请尽快结合当时情况进行产品的微调
当产品适配了业务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产品适配业务后按理说是正常的运营,然后客户进行使用。这个时候把自己当成一个初级小白去体验自己的产品,往往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例如,这个购买之后,我能不能看到网站给我的一些其他推荐呢?我在使用这个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可能网站再给我提供一点更加人性化的东西呢?
说到底就是去用,去体验自己的产品这样的话才会发现用户的痛点,痒点还有兴奋点。而体验这个事情虽然是任何时间,任何阶段都可以去做,但是产品刚刚上线去体验的话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感觉,因为第一感很难模拟,我们会对一个很熟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个偏执的见解与看法,所以就会习惯性地去这样操作,去这样使用;很难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刚使用该产品的小白用户,这有点类似于「缓存」这个概念,一点有了缓存,很多后续的操作就会和之前第一次的操作是一样的
。产品刚上线,还是热乎乎的时候,这时候是没有多少「缓存」的,趁着这个时候尽快去体验自己的产品,然后发现更多的问题和需求显得就很必要啦!
结论:上线的产品,趁热打铁,详细且带着思考的问题去体验,这样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潜在的需求,方便后续的升级迭代。
什么时候我才能接手下一个产品呢?
当上一个产品经过我们的两步检验后,你发现了问题或者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需求之后,记录下来,然后存在你的需求池或者是需求表当中,我们差不多就可以接手下一个新的需求啦!
当当当~ 现在来到了下一个产品设计的时间,那么按照经验来说,流程应该是怎样呢?需求的来源可能是:
- 老板提出需求
- 市场提出需求
- 用户提出需求
- 其他同事提出需求
不管什么需求来了,首先应该的是:
需求审核,也可以叫做需求评审。简单说就是这个需求能不能做,要怎么做,能做多少,有哪些是必须的,有哪些是不必须的,一顿讨论之后。来了一个大致的方案;然后产品开始动手做一些数据的整理,思路流程的整理,然后自己画好原型
其次就是要:
原型画好了之后,整理好设计的思路和流程,然后继续开会,和一些相关人员讨论一些细节是不是需要改,有哪些是不能做,或者是什么东西是理解错了的,一顿噼里啪啦的讨论后,定稿,然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啦!
最后进行开发,然后中途不断的有一些新的意见或者东西进来,这个时候要注意的就是,一旦开始动手做了,那么需求这个东西要加进去就意味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了,千万不要强行加一些容易捣乱现有的逻辑的需求,不然程序猿哥哥听了可能要打人。可以加的是一些锦上添花却又不是很麻烦的东西,如果实在是要打乱现有逻辑的东西加进去,那么这个时候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就很关键啦,毕竟重做一些东西会让开发感觉你这个产品很不够专业,也让人觉得很心累。好吧,我就是那个不够专业的产品,因为我也干过这种蠢事,尴尬啦!
Q: 哎,不对,不是有需求管理吗?就是看看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的?你这优先级什么都没有定怎么就做了呢?
A: 对于很多需求一股脑的丢过来的时候,这个东西当然是必须的,而且是先定好了才开会讨论初稿的;也就说当没有那么多需求的时候,我们其实接到不多的需求都是当下优先级最高,立马就要做到。
最后
以上是我几个月产品的见解,很多东西写出来感觉很稚嫩,也感觉很单薄;但是我相信每一个文字都是需要历经很多坎坷才会变得更加厚实与意义非凡的,所以,我选择迈出第一步,记录下自己的见解!锻炼文字能力,同时也希望能记录下自己一路走过来的产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