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效能带你飞!
2019年新年第一天上班,同事们便收到了一个工作安排,那就是2018年的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的年度工作计划,要在春节放假前按部门完成。于是无领导群里便是一遍哎呀呀,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也不为过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这应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吧,有哪家公司的员工对年度工作总结欢声鼓舞的,请站出来,保证不打你。
我每年的工作总结都是第一个完成,并且都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赞扬的。在部门主管的总结会上,优先做总结报告的是业绩部门,接下来拓展部、财务部门、企划部门,我作为人力资源部、行政部、IT部的综合部门,要讲的东西是比较跳跃的,也会是公司内勤的一个大的总结,所以压轴最后做报告。与会的人员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是终于到最后一个了!二是我要了解公司这一年来发生了什么大事,明年有什么新的规划。第一种反应的人肯定是总结做得不过,生怕领导最后点评的时候挨批评的那拨人,如果你在我们公司,你会是哪拨人呢?
那如何做好年度工作总结,给自己个人带来加分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下的经验。
一、注重日常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部门主管要求我们部门的员工每天都要写工作笔记,第二天上次的时候,他都会收起来检查,一是检查你前一天的工作有没有按时按量按质的完成,二是对你的工作成果进行点评,三是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新的指导或安排。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每天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我觉得这让我受益非浅。当我做到部门主管的时候,我跟部门的员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必须要做每天的工作笔记。一开始他们也是觉得多此一举,可是到了年度总结,当他们比别人先完成,当他们的内容比别人更丰富,当他们的PPT做得非常震撼,当他们得到领导的表扬的进修,他们自己就尝到甜头了,就很乐意去做工作笔记了。
二、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
每天忙忙碌碌,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事都没有做,或是自己做了很多事,却发现老板交待的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你有没有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我们来者不拒,全然在忙别人的事,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后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高效能的工作,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
1、重要的事有两种:紧急的事和重要的事
2、不重要的事也有两种:分心的事和浪费的事


图二的三角形叫是普通人的百慕大三角区,可以看到,我们大多数人都陷进去出不来了,我们一直在做让我们分心和浪费我们时间的事,以及一些突发的紧急的事,而真正产生效能的事,却一事无成,对吗?让我们来听听”忙人的告白“,看看有没有你的心声。

那如何做才能实现产生与效能的平衡呢?

高效就是一个不停做减法的自律过程。我们要不停地减掉那些影响我们,使我们分心的事情,专心把重要的事情做好。
三、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
以前我们经常说”以始为终,不忘初心“,那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有人没人走着走着,想去A地,结果走到了B地呢?这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偏离了我们的目标,好比你想去三亚,结果往相反的方向去,最后到北京。如果我们时刻铭记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就很容易南辕北辙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不断的去关注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了达成这个结果,我们要如何做?以终为始不仅是体现在我们的生活方面,也会体现在工作方面,甚至体现在我们的各个方面,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我们最终想的结果,才会不忘初心。
综上所述,当我们学会了要事第一,以终为始,学会计划和总结,想来小小的工作总结是不是手到擒来呢?当然,我们还要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习惯,不仅是行为上的积极,还要思想和思维上的同频,少抱怨,多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思维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忽视自己的关注圈,相信我们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我有选择的自由,我为我们的选择(幸福)负责”。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养成高效能的各种习惯,让高效能带我们一起飞!
注:文中观点摘自薇安老师《高效能行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