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的世界程序员

《MacTalk·人生元编程》笔记摘录,开发人员值得一看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51人  秦少卫

最近刚忙完一个需求,终于有时间来看看之前攒的笔记了。

这本书是无意间看到的,今年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用了几年苹果电脑,本质上是个小白,根本不懂,连workflow都没用过

刚换部门,团队都在用git,用了好几年svn的我一直苦恼于svn的分支管理,使用git后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像发现了新大陆,对工具分外的好奇,开始寻找一些好用的MAC工具软件和使用技巧,碰巧在一篇关于程序员的自我修养的文章中看到引用《MacTalk·人生元编程》文章里的内容,很好奇,就读了一下。

作者也是王小波的认同者,发现很多书的作者都特别喜欢王小波,涉及内容有苹果系统的发展史,乔布斯教主的故事,关于工程师职业生涯的思考,关于创新、团队管理、制度、人生感悟等等,当然少不了MAC使用技巧的干货,比较对开发人员的胃口,秉承王小波的理念:有趣。

推荐碎片化阅读,地铁上、闲暇时。

我自己的认知总结

1. 写书不怎么赚钱,想提升业内名气,写书没有参加行业大会快。

2. 除了自我提升,资质、环境、勇气、运气同等重要。

3. 避免审美疲劳的方法:一直更新。

4. 有情绪的文章有代入感。

5. 经常参与失败或无疾而终的项目会让人产生对己对人的怀疑和不自信。

6. 机长与副机长沉迷修飞机的故事,导致遇难,第三方监控很重要。

7. 编程:一个类尽可能只做一件事情,无论是效率还是后期维护都会好很多。

8. 互联网中想碰到一个别人没碰到的问题,已经非常困难了。

9. 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你的“忠告”是负面的,当你稍微遭遇了一点失败的时候,这些人就会祭出万试万灵杀手锏:你看,我早就说过……。

10. 关于评论,通常大家是只看结果。

11. 购买正版软件有了新的认识:没有人能够饿着肚子写出优秀的作品。

12. 黑客与画家连接点:只要你对自己的怀疑没有超过你对自己的信心,详见倒数第二个摘录。

13. 比尔盖茨编程的故事:大写的牛掰,详见最后一个摘录。

摘录

书名:《MacTalk·人生元编程》       作者:池建强 著

有时候我们去看之前写的文章,会产生两种感觉,要么是觉得写的太烂了,怎么会写的如此臭不可闻;要么是觉得写的太好了,妈妈我再也写不出这么牛逼的文字了,我觉得这样两种感觉,都挺好。

假定一本讲技术人文的书能卖到五千册到一万册,按照8%的版税来计算,也就是几万块钱的收入,这还没缴税呢,当然如果是出版电子版图书的话需要另作计算,但经济上的收入也不会有多高。

至于“赚”名气,写再多的书怕也不如多参加几次行业会议多做几次公开演讲赚取名气来的快。

他认同对他文笔“相对轻松温和”的评价,他说自己在网际多年看惯了刀锋和鲜血,所以他不愿意参与或挑起争端

有情绪的文章读起来像作者在跟你聊天儿,也很容易有代入感,是好事儿。

泰山崩于前,我依然沐浴更衣焚香沏茶,诚心正意,手起键落 Hello World!

如果你问我是否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答案是‘当然没有!’如果是的话,生活将会变得令人厌烦。如果人的心灵会被化简为几条僵化的规则,即便是相当大的一个僵化规则的集合,那会是一件令人极度悲哀的憾事……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心灵是如此不可预知;正因为如此,生活才充满了情趣。尽管如此,我们仍在进行努力来科学地了解我们自身。

这时候你就会慢慢认识到,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通过长期艰苦的练习和有意识的提升,资质、环境、勇气、运气等同样重要。

日历、通讯录、备忘录和活动监视器的新设计,都显示了OS X的扁平化趋势,那为什么没有对所有的原生程序进行全新设计?我估计一个是时间上的问题,另一个是OS X的演进一直是潜移默化的,可能还不到大变脸的时候。老话,路要一步一步走,走的过大,容易扯着淡。另外,OS X用了这么多年,我确实还没有产生类似iOS那样的审美疲劳,那就让扁平来的缓慢一些吧。

很多读者让我讲讲自己的经历,非常惭愧的是,工作十余年并无可圈可点之事,实属籍籍无名之辈,谈之无物。

现在留下的印象就是头发杂乱的流浪歌手,谈着吉他,安详的坐在Mac Pro前调音和谱曲的画面。那个兄弟叫老郭,专门为软件做音乐,经常对我们这些不懂艺术的程序猿说,嗯,你们都是土鳖,就知道编程,多无聊。当时我想,这话反过来说,也成!

这些项目我基本都参与了,但成者寥寥,这对当时年少轻狂的我来说打击非常大,经常参与失败或无疾而终的项目会让人产生对己对人的怀疑和不自信。

所以说选择这个动作真的很神奇,人生漫漫征途,到处十字路口,每次选择就把你带向一个完全不同的路和沿途的风景,我们只能慨叹,嗟夫,人无常势,水无常形。

书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位机长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发现机上设备出了点小故障,于是他和副机长一起排查,接着又找来机械师,哥三忙的不亦乐乎,过了一段时间,有人问,谁在开飞机呢?这时飞机无人驾驶已经很久了,等反应过来之后,飞机已经开始俯冲坠地,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所以设计模式中的职责单一原则不是盖的,一个类尽可能只做一件事情,无论是效率还是后期维护都会好很多,人脑其实也是一样。

现在互联网有那么多的技术资料和各类问答网站,想碰到一个别人没碰到的问题,已经非常困难了。

多说一句,其实学什么都有用的,大部分时间你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

人生一路走来我们会寻求很多建议,也有很多人给你忠告,需要警惕的是,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忠告”总是负面的。

当你稍微遭遇了一点失败的时候,这些人就会祭出万试万灵杀手锏:你看,我早就说过……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写道:他们一定要给你泼冷水的。泼冷水的愿望之强烈,你无法想象。那种强烈借助了太多的力量:怀疑、嫉妒、恐惧、愤怒。而在表现的过程中却又包装上另外一层表皮:关怀、爱护、友爱、帮助。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你一直坚持着最后失败了,就是固执不懂变通。中途转向失败了,就是没有再坚持最后一公里。相反,如果你一直坚持着最后成事了,那就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转向成功了,那就是灵活柔性随需应变。可见选择是一件多么艰难而奇妙的事。

不过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国人,成年后就不读书了。既然书都不读了,买书就更少了

从长远来看,人类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不要担心他们是否愿意买你的服务,不要担心他们是否会把钱花在你做的东西上。如果有人不愿意并抱怨你做的东西,这没什么,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仅此而已。

没有人能够饿着肚子写出优秀的作品。捐助和付费,从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回报。

这是这些创业和创造者应得的。因为大部分人在朝九晚五和电视电脑前消磨人生的时候,他们则在孤独的环境中默默的创造内容。

不要轻易为自己设限,人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作为程序员,无论是哪种选择,都需要在专业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综合技能,总是躺在技术舒适区是容易的,比如你是一个IBM大型机的开发人员,你可以在最后一台大型机陈列在博物馆之前不去看任何其他技术。但是一旦这一天来临,你要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另外,作为技术人员,多读一些人文类的书籍,好处多多不费电!

在技术公司,规则和秩序,更多适合那些不知进取或不思进取的新手和胜任者,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有了自己的做法和直觉,方向没问题就行了,复杂的制度反而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掌控传统公司的人是营销和市场部门,而在官僚垄断科技企业内部(IBM和施乐中枪)也是一样,即使产品部门的人做出了更好的产品,又能怎么样呢?

卓越的程序员可以花半天的时间解决困扰普通程序员半个月的问题。这些才是真正的差距,卓越程序员创造了百倍普通程序员的利润,但大多数的他们并没有享受百倍的待遇。

乔布斯的建议是,构建一个团队只需找到才华横溢和不甘平庸的5个人,让他们形成合作关系,然后他们会找到更多同一档次的人,自动扩展团队,并做出伟大的成就。

如果你能平衡好希望和担忧,它们就会推动项目前进,就像自行车在保持平衡中前进一样。在创新活动的第一阶段,你不知疲倦地猛攻某个难题,自信一定能够解决它。到了第二阶段,你在清晨的寒风中看到自己已经完成的部分,清楚地意识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此时,只要你对自己的怀疑没有超过你对自己的信心,就能够坦然接受这个半成品,心想不管多难我还是可以把剩下的部分做完。

盖茨当年要编写软盘驱动器的Basic程序,还有几天的时候抓着三个作业本和十根铅笔住进了旅馆,5天后带着几千个字节的汇编代码回来了,然后满脸倦容把这些代码输入终端,告诉艾伦“搞定,你们再看看有没有bug”,然后就回哈佛了。 牛逼的人就是这样工作的,搞定之后飘然离去,不带走一个字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