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的榆林 作者: 山不厌高
每天起床下意识地朝窗外瞅一瞅,看外面是否下雨。这种习惯缘自我从小就有的爱好。爱看细细的雨天,也喜欢独自在小雨中散散步,那样让我心情更愉悦些。今早像往常一样起床,自然地向窗外望去,咦?灰蒙蒙的一片,是雾吗?再仔细瞧瞧,确定是雾,心中甚喜。榆林多年来未见如此之大的晨雾,不能错过,一定下楼去看个究竟。
冲出楼门,发疯似的跑至小区外马路边,四处环视,原来雾已经彻底把榆林城淹没,整个天地间朦胧,飘渺,虚幻至极,行走其中,犹如置身于九霄云天的凌霄宝殿,脚下踩的尽是缥缈云雾,这样的境地跟神仙生活的天地没什么两样啊。
遂即点燃香烟,一小股白色烟圈慢慢地与头顶的雾气相容,瞬间心就像飘逸于宇宙的微粒,自由四散,无拘无束,忘记了生活桎梏,抛弃了尘世烦恼,把烦心事、快乐事皆抛向湿漉漉的大地间。
地上到处落叶枯黄。拾起数片,摊于掌心,悉心观摩发现,斑黄的叶面尽是细细的沙粒及灰色的尘粒,露出睁睁的小眼睛,被微小的露点打了个浸湿,湿得着实可爱。再看那些笔直的树木,个个显得洋洋自得,尽情舒张着苍劲的树干和纤细的枝条,不时在微弱的秋风中舞动着,舞姿轻轻的,柔柔的,陪伴着疾驰而过的车轮声。用耳朵紧贴着粗壮的树干,依稀听到了树干的呼吸,呼吸得张弛有度,仿佛感受到自然间不变的是生命在运动,脚步在前进,社会在加速发展。匆忙的行人依然开始全新的一天,踏上忙碌的生活拼搏之路,那条路尽管是如此地起早贪黑,如此地艰辛不堪。或快或慢的脚步划过路边树林,慢慢地用心在享受着美妙而动心的片刻。
站在榆林镇北台上环视全城时,眼前的一切把我惊呆了。到处是闪烁的五色霓虹灯在照着脚下的寸寸大地,晨雾似乎把灯光轻轻过滤一下,斑斓的灯光与灰白的雾布相交融,向四面射出,像一个个形态万千的彩球在宽阔的街道两旁飘着,忽隐忽现,朦朦之极,看得我心动,熏得我心醉。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静默地矗立着,发呆地欣赏着美丽的早雾,点点的露水早已打湿了这些楼房的浑身上下,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在不停地闪现着。远处可以隐约听见老年人晨练的伴奏音乐,或高或低。走近才发现他们正在榆溪河畔的广场,扭动着四肢,结伴地锻炼身体。特别是一些年轻美女,有的在打羽毛球,挥动着球拍,当用手臂接球时,弯着纤纤身姿,两条匀称的长腿向后自然一个工字步,瞬间啪地打过去,矫健的身影与周围的花草搭配起来好看极了。一些头发渐白,腿脚不便的老头们,也不甘落后跳着广场舞。虽动作并不美观,但年轻的心态还是让我心头一震。让我再次感到夕阳红群体面对生活的乐观与快乐,理解他们对待晚年时光的不懈追求。
继续沿着河滨公园小道走,这里更是人头攒动,跑步的、遛狗的、打太极的、摄影的,人们尽情享受着早雾的魅力。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老汉,背着摄影包,个头矮矮的,身着一身黑色运动服,穿一双白色运动鞋,看上去很是精神。鞋子被湿露水打湿了,鞋帮子爬满了金黄的沙子,很是耀眼。他不时在寻找拍摄角度,忙得像只小蜜蜂。在方言广场,几个环卫工人用塑料刷子在扫着,不时在笑着榆林方言的妙处。其中一位还在念着:“昏三葫芦,突鼻囊桑……”另一位还在评价说:“榆林方言肯好了。”是啊,这些方言久经历练,达到简洁明快,言简意赅,朴素自然,得到善良民众的不弃与钟爱,只要代代相传下去,对研究陕北特色方言的学者来说,不失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值得保护与传承下去。
此时灰白的大雾慢慢散逸,脚下的大地渐渐清晰起来,榆林的美景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火红的旭日正在东方缓缓走来,把一缕缕刺眼的光芒毫无保留地挥洒在榆林的上空,整个城市渐渐明亮了,看那些忙碌的人们踏着矫健的步伐,正在为建设古老而现代化的城市又开启了崭新的一天。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榆林正在厚重的黄土大地上腾飞,正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豪迈地奋进,奋进!
作者简介:山不厌高,原名张新山,陕西榆林人,80后文学爱好者。从小酷爱文学创作,作品以散文居多,发表在多家报纸、杂志及文学网站,受到各界朋友的青睐,现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作协会员。联系qq:1277456263,微信:pfjs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