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写作的冷与热
难道写作像食物和水一样,也有冷热之分?
写作虽然不能吃不能喝,但用写作编织成的文章却可以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读者的精神食粮,这样来看,写作有冷有热也正常。
当我们喜欢哪个作家时,往往会说:他的文字有温度。有温度就是有爱有热情,文字就像天气,不同的人笔下的文字温度不同。
比如我读萧红和张爱玲,就能感受到两人不同的温度。
张爱玲的作品素来以冷静见长,她能用不动声色的笔触揭开人性的遮羞布,把真实的人性解剖给人看。她的文字,像一把锃亮锋利的手术刀,挖掘人性毫不留情,读来让人感到冰凉清醒。
我曾经写过一篇《萧红与张爱玲》对比两人作品风格,两人无论生活还是写作历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经历相似的两个人笔下的文字却有着不同的温度。
萧红的经历相比张爱玲更加坎坷不幸,但是她的文字始终洋溢着小女孩般的纯真热情,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用孩子的眼睛去呈现人世的丑陋与美好,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
不仅每个作家的文字有冷热之分,同一个作家笔下的文字也有冷热两种风格。
读鲁迅先生的小说常有清冽之感,像冬天里凛冽的北风,让人头脑瞬间清醒,读他的杂文也有这种感觉。这一点不难理解,毕竟先生的使命就是唤醒大多数沉睡的国人,冷静犀利的文字风格是鲁迅带给人的最大感觉。
但如果读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的作品,如《社戏》《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却又是另一种温馨美好的感觉。像春天和煦温暖的春风,洋溢着脉脉温情,让人随着先生穿越到童年时代,感受孩童时代纯真美好。
萝卜白菜,人各有爱。无论写作风格偏冷还是偏热,都有喜欢的读者,当然也有我这样冷热兼容的读者。我喜欢张爱玲式的冷静犀利,也喜欢萧红式的热情烂漫,如果能将冷热交融在一起,那该是怎样一种风格?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像汪曾祺对待食物一样——“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只要是好作品,不管什么风格都应该包容接纳,取其长处,才能融百家风格于一炉。
除了写作风格的冷暖,写作本身也必然经历冷热交替的过程。
写作就像人生,人生是一场旅程,写作也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在这场心灵旅程中,我们都希望一路有人陪伴,分享旅程中的欢喜与感动,彼此携手走向心灵的伊甸园。
简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找到心灵同伴的地方,这里有那么多丰富美好的心灵,那么多热爱写作的志同道合者,好像一座巨大的心灵宝藏。
刚来简书的那几个月,我整个儿人处于亢奋状态,像发现了桃花源一样,不分昼夜看文章点赞,和文友们在文章下交流。每天睁开眼就是打开简书,看看多少人看了我文章,给了留了什么言。
与此同时,写作热情日渐高涨,写作第一月基本上就实现了日更一千字,从第二月开始向日更1500字进军,到了第三个月,日更1500已不是问题,并逐步实现了日更两千字的目标,偶尔还有三千字以上的文章。
随着写作时间的拉长,文章篇幅的扩充,我感到文笔也在一天天流畅起来,虽然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地步,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畅所欲言了。
当然,我的进步离不开朋友的鼓励和平台的支持。
对于我这样一个写作小白,简友们不吝赞美之词,给我莫大的精神鼓励,平台的很多专题无私给与我大力支持,先后有“岁月拾遗”“文字之光”“人间文品”等专题编辑和后来的伯乐老师向我伸出橄榄枝,推荐我的文章上榜。
那段时期是写作路上最甜蜜热情的时期,每天一睁眼先看哪篇文章上榜了,第一时间和朋友分享喜悦,那种感觉像小时候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的感觉,美滋滋的,从里到外甜。
凭着当时的热情,借着平台的东风,我好风凭借力,在日更将近一百天时获得了“简书优秀创作者”这项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殊荣。
如果用温度来形容的话,那时的写作状态正处于蒸蒸日上、炙手可热之际。
随着简书制度的改革,随着各大专题的解散,随着越来越多新人的涌入,文章上榜制度越来越严格规范,之前文章三天两头上榜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
在简书,上榜意味着曝光率,曝光率减少了,文章的阅读和点赞也会受到影响。我起初有些不习惯,就像从莺歌燕舞的春天一下子回到了肃杀萧条的冬天,那颗沸腾的心渐渐冷却下来。
冷静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思索写作的本质,审视自己的心态,发觉自己有些偏离写作的本质。
写作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孤独,而不是一群人的狂欢。写作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有没有人关注欣赏都不影响自己的写作探索。不被关注不仅不会影响写作,反而有利于自己大胆探索,自由书写。
写作者应该以更加淡泊的心态进行创作,如此才能更接近写作的本质。
我们现在有简书,有各种自媒体,写了东西总有人阅读,古代文人创作靠什么来坚持写作的信念?陶渊明写了诗给谁读?他们有我们现在这样畅通的沟通传播方式吗?答案是没有。
不仅那时候,现在很多作家成名前,都在默默爬格子。
王小波的作品是在他去世后才火起来的,生前欣赏他的人也不过一个李银河,他寄出去的稿子没人肯发表出版。如果没人欣赏就放弃的话,也就没有《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等传世作品了。
有人欣赏固然幸运,没人欣赏也不影响写作,因为写作本身已经馈赠我们巨大的快乐。如果不能从写作中得到快乐,只寄希望于别人的欣赏吹捧,写作之路是走不远的。
经历了从热到冷的过程,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更加清晰未来的选择:
无论外界如何看待,我都要坚定不移写下去,心无旁骛走下去,也许有人陪伴,也许孤独探索,都不能阻止我的心灵之旅!
202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