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练核心能力8:创造觉察

2017-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兰Rebecca
西西弗斯做的这件事,是否i已经体现了永恒的人类意志

教练的第八项能力,是创造觉察。觉察什么呢?我想并非我们之前不知道的东西,而是已经存在,但是没有进入我们注意力范围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在小时候能够自然而然注意到,但是长大了就注意不到的那些东西。在创造觉察的定义当中,有一个关键,就是“觉察自然发生”。实际上,教练无法为客户“创造”觉察,而是创造出觉察发生的合适契机。当亲和关系良好,设置好情境,问对了问题时,觉察就自然发生了。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实际上需要在生活中,扩大自己的感知,扩大自己觉察的范围,不仅对外部世界,更对自己的内心更加敏感,这个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去觉察客户的状态。我想这是教练自我提升的重点。

事实上,觉察已经是现代人的一个难题了。上个月,我和和朋友一起去城中著名的风味餐厅吃饭,排队好久才得以进去,其时已经晚上八点有余,而门口还有很多人在等待。

这家风味餐厅,这几年发展风头正劲。而且,他们公司是我认识而且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在做咨询,说他们家都是真材实料,将来是要上市的。我不仅爱他们的味道,更因为这个轶事,更感觉这个餐厅的好处。

那天我们坐下点好菜,很快就上来了。朋友是第一次来这家吃,对每盘菜的味道赞不绝口。我也非常高兴我的推荐得到赞许,并且很开心再次吃到美味。没一会儿,我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仿佛心里某根弦被拨动了。环顾四周,大大的厅堂,好多桌,好多人,其中有很多家庭,有各个年龄的孩子。

人们推杯换盏高声谈笑,服务员穿梭其间,快速走动。每张桌子上方都有一盏灯,灯光照着人们的脸,明晃晃的,还有桌面上一盘又一盘的肉,鱼,以及淋了明油色泽诱人的菜肴。

但到底什么不对劲呢?我静下来听,原来是一种到处弥漫的声音,是服务员收拾碗碟时候,碗碟磕碰发出的叮当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一直在响,成为了餐厅的背景音。这并不是这个餐厅独有的,在很多其他很火的餐厅里也听到过。只不过那天特别明显,让我难以忍受。

这声音背后是什么呢?按照这个餐厅的规模、就餐人数大,高峰期,比如晚上,洗碗工需要清洗的各种餐具要上万件,甚至是几万件。顾客在等,台子等着翻,点好单的人们在催促,招手喊:“服务员!”……然后人们匆匆离开,留下没有吃完的菜肴,赶赴下一件要做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服务员对盘子温柔?!让就餐的人们对服务员彬彬有礼?!让餐厅安静下来?!

我突然吃不下去了,身处其中,我听到了躁动。一个词蹦到脑子里:凶猛。吃得凶猛,行走凶猛,开车凶猛,堵车凶猛,看手机凶猛,浪费资源凶猛……包括这家店,成长得相当凶猛。我们那么快,走得那么快,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麻木。人们对于自己所吃的,对于被自己吃的,对于其他人,对于各种碗碟,对于各种感官觉知的麻木。这种麻木又带来什么呢?是对世间各种事物的视若无睹,理所当然的使用。

还记得玛丽莲老师在课堂上描述的一个循环吗?恐惧——抽离(否认)——缺失——上瘾——暴躁——恐惧。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各种诱惑,成长中的挑战,城市的生活,现代化的消费社会,而切断了和身体感觉的联系。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体力劳动,锻炼的缺少消;费主义下,信息的爆棚,现代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抽离的习惯,上瘾的现象,暴躁的脾气。对人尚且暴戾,更何况是碗碟呢?

上一篇我写到的,是赤子之心。我想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会面对一个挑战,就是如何以赤子之心,面对成年后的世界。而常常,因为恐惧,因为压力,因为累,因为忙,因为微信,因为电视,因为各种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我们变得抽离,变得和自己的身体,和感官的觉知(Sensory Awareness)

分离开来。继而,我们感觉不到身体的僵硬,感觉不到内心对爱的渴望,感觉不到别人的情感需求,感觉不到对世界的尊敬。我们用各种各样的解读,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各种各样的解释,各种各样的内心对话,甚至是沉溺、拖延、麻木、发泄等等,来对待自己的心灵,但是结果呢?你会发现那个洞,那个难以消弭的缺失,是无法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来弥补的。

其中,最近也最严重的一个挑战,就是智能手机。各种智能终端,让我们很容易,就沉溺在视觉抽离之中,跟身体的感觉切断了联系。继而,我们逐渐上瘾,无法忍受空白的时段,无法忍受自己“无所事事”地去思考,无法忍受一心只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最近我发现自己读书少了,是因为Ipad和Iphone的使用太多,而这些又带来了新的恐惧,就是对浪费时间的恐惧。

面对所有的诱惑,我们如何选择呢?有个禅宗故事讲到,真正的开悟,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但是这些事情,恰恰是现代人很难做到的。

这就像是保罗·高森(Paul Gossen)老师在《教练型领导》的课堂上描述过的:真正承诺去掌握教练型领导的发问方式,是一件一定能够带来巨大个人和组织改变的事情。然而在掌握技巧,真正变成自己的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巨大的承诺和认真的坚持。这就像是登山,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为什么要去登山呢?除非你有真正的兴趣,真的爱登山。而价值观、愿景就像山一样,除非它们足够强大,足够吸引我们,足够打败那些往后拖拽我们沙发、电视、冰激凌、智能手机、微信、电脑游戏、网络小说……所有这些导致我们抽离的原因。

然而一旦我们超越这一切,真正迈开步子,去登山,哪怕只坚持21天,也会带来巨大的不同。我们的心灵会真正找到归宿,在愿景中,在自己真正的价值观里面,而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也会真正得到改善,带来圆满的幸福感。可能到了那个时候,你还是在玩智能手机,在发微信,但是完全不会被工具所用,而是真正找到生活的掌控感。

从哪里开始呢?首先就是要觉察自己的感受。如果心里有洞,就去问问,到底这个洞是在呼唤什么?而不是用“事务”或者“食物”去填充。停下来,问一问自己的感觉,到底想要自己关注的是什么?当忍不住要去查邮件,忍不住要去看手机的时候,就要去问问,这是否是真正的需要?

在餐厅听到那个背景音时,我感觉到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开始觉察自己的念头;觉察空气,去感受身体的运动,运动带来的感觉;吃饭的时候慢下来,感觉每一口的味道,感觉吞咽下去的满足;在跟他人交流、互动的时候,自己心里的波动。真正投入事情里面去,一次做一件事,就像日本的茶道,缓慢、庄严、优雅而干净,细细去品,茶香才会真正留在我们的心里。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打开真正的觉知,就是感恩。对于所有的一切表达感激。很多次,教练们聚餐的时候,我们一起拉着手感谢食物,感谢所有为了我们能够享用食物而付出辛劳的人们,感谢所有因缘际会,让我们能够坐在一起,享受彼此共度的时光,感谢生命丰沛的供养,让我们得以享用美味。每一次,大家都感觉到感激和爱的能量流动。

我想,吃素或者吃肉并不重要,如果能够保有感恩之心,做这样一个小小的、20秒钟的仪式,在心里默默感谢所有相关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就会对食物、对所有一切更有尊敬之心。这份心会带给我们更大的觉知,让我们少一些凶猛,少一些麻木,多一些宁静。

而现在这一刻的中国,尤其需要这些,需要我们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的时候,对他人的痛苦,保持一份敏感,存有一份善意。

或许慢慢地,我们就会感觉心里的洞小了,消失了。为什么呢?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为“生活”的“时光”本身赋予了意义,真正关注了“活着”的感觉,在想哭的时候哭,想笑的时候就笑,让身体自然流通,沉浸在价值观的河流之中,流入了生命的大海。

在打开觉知之后,其实就会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消费主义社会,究竟会带我们去到哪里?如果我们想要一个不一样的明天,那么我们当如何开始?我想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都需要回到心底,去回答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