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一百一十二:讳饰——掩饰和美饰
【定义】"讳饰",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做讳饰,又叫避讳。主要分为美饰和掩饰两种类型。
【作用】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增强表达各种思想情感的作用。如把少妇怀孕说成“有喜”,有些把死说成“去见马克思”、“没了”、“走了”、“老了”等就是用了这一修辞。
【分类】“讳饰”一般可分为美饰和掩饰两种。
(一)美饰。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巧妙的语言加以装饰美化。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描述马克思的去世,使用了“停止思想”、“安静的睡着”、“永远地睡着”,都是指“死”。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
(2)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百合花》)【“彩号”即“重伤员”。用“彩号”二字替代,可见作者对军人的热爱,又避免了直接触及伤痛。】
(二)掩饰。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通过模糊的表达来隐瞒事实。
(1)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他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行了”在这里的意思是“死了”,无法救活了,通过前文细节暗示死亡。有了前文的交代:“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这个意思就可以理解了。】
(2)“祥林嫂?怎么了?”“老了。”(《祝福》)【“老了”即“死了”。因鲁府的忌讳颇多,那些不吉利的话不可直说。为了避讳,短工们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
(3)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一一病就好了。”(《药》)【“乌黑的圆东西”,指的是灶里烧过的“人血馒头”,即所谓治痨病的“药”,华大妈最怕说痨病,所以不是明白地说,而是用含混的话去掩盖。可见,讳饰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只要说与听、写与读的人之间了解说写的对象就可以了。】
(三)讳饰运用注意事项。该回避的就避开本意不直说,不该回避的就照直说:同样一个本意,必须回避掩盖时,用什么话来代替,要力求恰当。是否恰当,与上下文有关,要与上下文所换代的实地情况相符,与上下文所流露的感情一致,才算用得恰当。
(1)学徒有父名良臣者,凡读“良臣”二字,皆读“爷爷”,读《孟子》曰:“今之所谓爷爷,古之所谓民贼也。”(《时尚笑谈·今之所谓良臣》)【学徒为避父名“良臣”之讳,在读《孟子》时,不顾前后语境限制,将“良臣”念成“爷爷”,于是爷爷便成了民贼,成为滑稽的笑料。由此可见,讳饰语的运用一定要恰当、准确,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机械模仿,否则,酿成笑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