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学习总结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通信小兵
一、vlan概念

  vlan,即virtual lan,中文全称是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一个物理上的局域网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的局域网(即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划分之后每一个逻辑上的虚拟局域网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广播域。

二、vlan作用

  首先,一个局域网内就是一个广播域,也就是说广播报文或者目的不明的单播报文(这里的广播和单播都是指的二层广播和单播)将会被发送到该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上。
  如图2-1所示,一个二层交换机下面接了4个主机,那么这4台主机就组成了一个局域网,也就是一个广播域。从任意一台pc发出的广播或者目的不明的单播报文从交换机端口进入后,便会被交换机转发至除源端口之外(其实源端口也会发送,但是会被丢弃掉)的所有端口,那么其他3台主机都将会收到此报文。这个过程称之为交换机的"洪泛"

图2-1 一个二层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

  正是因为交换机的洪泛,所以当出现广播报文时,广播报文会占用局域网的大量带宽,从而影响整个局域网内的正常报文的通信。而广播报文在局域网中也是经常会出现的,例如arp请求、dhcp等都是广播报文。
  vlan技术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划分vlan,从而将广播流量从原先的整个局域网内控制在一个vlan内,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带宽浪费。同时,vlan技术也能够起到隔离和区分不同用户流量的作用。如图2-2所示,红蓝两种颜色代表在原来局域网上进一步划分出的两个vlan,而广播报文只会在vlan内转发,绝对不会跨越不同vlan进行转发,从图上来说,就是从红色端口进入的广播报文不可能会被转发至蓝色端口出去,而只会转发至其他所有的红色端口上。

图2-2 划分vlan之后的局域网
三、vlan报文格式

  前面知道了vlan可以用来在局域网中划分出不同的广播域,下面来介绍下vlan如何实现广播域的划分的,也就是vlan的原理。
  首先来温习一下以太网帧的格式,如图3-1所示。以太网帧头部由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type类型字段组成,其中类型字段主要是为了标识承载的上层协议类型,例如上层是IPv4协议时,type值就是0x0800,对于IPv6协议就是0x86dd。这些字段用wireshark随便抓个报文就可以看到了。

图3-1 以太网帧格式

  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vlan以后,那么如何去标识局域网内不同的vlan呢?就拿图2-2来说,红蓝两种颜色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所画出来的,在真实的交换机上可不是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端口用来区分出不同的vlan。所以为了标识不同的vlan,引入了vlan id(就是个数字)的概念,比如说图2-2中红色vlan的vlan id为10,蓝色vlan的vlan id为20,那么就可以用vlan 10来代表红色vlan,用vlan 20来代表蓝色vlan。
  光是引入vlan id的概念还不够,必须还要在报文中体现出来,因为网络设备处理的对象都是报文,只有报文中携带了vlan id,网络处理报文的时候才知道该报文是属于哪一个vlan,然后根据不同的vlan采用一些不同的处理。所以就有了IEEE 802.1Q标准的带有vlan tag的以太网帧格式,格式如图3-2所示。

图3-2 带有vlan tag的以太网帧格式

  从图3-2的格式可以看出,相比于标准以太网格式,IEEE 802.1Q标准在以太网帧格式中增加了4字节的vlan tag标签,vlan tag可以分为两部分:

这里需要提一下,vlan id为0的vlan报文被称为优先级tag报文,当网络收到了此种报文时,网络设备将认为此报文不属于任何一个vlan,所以其处理方式将和不带vlan tag报文的处理方式相同,但是该报文的vlan tag中的pri优先级字段是有效的,可以被利用的。

  拿图2-2举个例子,如果配置红色vlan为vlan 10,蓝色vlan为vlan 30,那么从红色端口进入的以太网报文将被打上vlan id为10的tag标签;从蓝色端口进入的以太网报文将被打上vlan id为20的tag标签。

三、vlan的划分方式

  vlan可以在一个局域网中划分出多个虚拟局域网出来,那么划分的方式就有很多种。vlan划分的意思就是说标识出哪些报文应该打上哪些vlan id的tag标签,那么靠什么来表征这些报文就是其划分方式。通常来说,vlan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

四、几个vlan的相关概念
五、几种端口模式

  当报文进出交换机端口时,端口可以对报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对应了交换机端口的不同模式。交换机上的端口模式有以下几种:

以上处理方式是以华为交换机设备为例,不同厂商的交换机设备可能在某些处理细节上有不一致的地方。

六、二层转发原理

  这里介绍下二层转发的原理。我们都知道,三层转发基于IP地址实现,二层转发基于mac地址实现,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二层转发,更详细具体一点地说,其转发原理可以归纳总结为一句话:基于源mac地址学习,基于目的mac地址转发

图6-1 二层交换组网

  如图6-1所示,为一个基本的二层组网拓扑,其中A、B和C三台主机分别于交换机的Port 1、2、3端口相连,这里以主机A去ping通主机B的流程来介绍二层转发原理。

  1. 当主机A想要ping主机B时:
    • 在封装ping报文的三层头部时,可以直接使用ping的IP地址进行填充(这个是ping的时候就已经指定了的),在封装报文的二层头部时,主机A会去查找本机的arp表arp表就是记录mac地址和IP地址对应关系的表项),此时查找不到主机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由于主机B和主机A就处于同一个网段内,此时主机A便会向局域网发送arp广播报文请求主机B的mac地址。
    • 该arp广播报文到达了交换机的port 1后,交换机首先根据该报文的源mac地址和入端口port 1,在设备内部学习生成一条mac表项(mac表就是记录mac地址和端口的对应关系的表项),然后由于该ar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所以交换机会洪泛该报文,也就是将该报文转发至除port 1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那么连在port 2上的主机B将会接受到该报文。
    • 收到该报文后,主机B判断该arp报文请求的就是我自己的mac地址,便会单播回应arp响应报文,该响应报文的源mac地址为主机B的mac地址,目的mac为主机A的mac地址。
    • 报文从port 2端口到达交换机后,交换机首先根据该报文的源mac地址和入端口port 2,在设备内部学习生成一条mac表项,然后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查询mac表项,可以查询到该目的mac的出端口为port 1(之前学习到的表项),便将该报文从port 1中转发出去。
    • 主机A收到arp响应报文,获取到了主机B的mac地址,便可以正常封装ping包的二层头部信息,将ping报文发送出去,同时会新增一条主机B对应的arp表项。
    • ping报文到达交换机后,根据报文的源mac地址和入端口进行mac表表项老化时间的刷新(mac表项的更新也是基于源mac地址的,如果此时使用源mac地址查询到的端口和报文实际的入端口不一致,则说明主机所连的端口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做mac地址的漂移),根据ping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查找到出端口为port 2,将报文从port 2转发出去,到达主机B。
  2. 主机B回应主机A的ping报文,和前面提到的流程类似。

  前面详细地介绍了一下基于mac地址的二层转发原理,在引入vlan以后,其实转发原理差不多,只不过mac表项中需要增加一项匹配内容,那就是报文所属的vlan,即将原来的“基于mac地址进行转发”修改成“基于mac地址和vlan进行转发”并且在洪泛时只在同一vlan中进行广播,而不会向所有端口转发。
  引入vlan之后,同时也引入了两种源mac地址学习建立mac表项的方式,分别是SVL(Shared Vlan Learning)方式和IVL(Independent Vlan Learning)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mac表项中是否允许存在mac地址相同,而vlan不同的表项。前者的的mac表是以mac地址为键值存储(查询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mac地址在mac表项中一定唯一;后者的mac表是以mac+vlan为键值存储(查询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可以允许mac相同,但是vlan不同的表项存在。

七、三层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介绍完二层转发原理,趁热打铁,再来总结下三层交换机的转发原理,注意是三层交换机,而不是路由器。之所以强调这一点,这是因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转发原理还是有区别的,对于路由器来说,只会涉及三层转发,基于IP地址完成,而三层交换机中既会涉及二层转发(基于mac地址)也会涉及到三层转发(基于IP地址),并且通常利用硬件完成二三层的转发。图7-1展示的是一个三层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图7-2展示的是一个三层交换机的应用场景。

图7-1 三层交换机硬件结构 图7-2 三层交换机组网图

  根据图7-1,三层交换机的ASIC部分主要根据二三层硬件转发表项完成硬件转发,CPU部分主要就是完成软件三层转发功能、硬件表项和软件表项的配置和维护功能。下面就以图7-2中的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通信来介绍交换机三层转发的原理,这对理解ont的转发会有一定的帮助。

图7-3 三层转发流程

资料:http://www.h3c.com/cn/d_200911/655251_97665_0.ht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