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历史读书札记文学

『读书』蔡崇达《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2019-05-27  本文已影响9人  爱琴海ai读书

《皮囊》是媒体人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自出版就一直居于畅销书的行列。其实,以前的时候,我对畅销书有一定的偏见,总以为它没有经过时间的过滤与沉淀,与历经时间长河洗礼而留下来的经典书籍相比,它新鲜、稚嫩,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在可读性上令人斟酌。

直到从各种媒体途径中见到越来越多的有关畅销书的介绍,几次三番地听到人们的分享和推荐,我也慢慢地接触了些当今的畅销书。由此,我才发现自己基于阅读方面认识上的偏驳。其实,不用细想,这些畅销书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引起大众的共鸣,肯定有着和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共通的灵魂,那种能够深入人心和大家的精神世界合起拍子来的东西。

而,蔡崇达的这本《皮囊》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好了,闲话少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一探虚实。

那些发生在你我周围的人和事

蔡崇达是闽南人,这在书中多有提及。从一定程度上,蔡崇达的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他的回忆录,或是自传性质的散文集。因为书中所陈列出的一个个故事都和他本人的经历和成长息息相关,故事也几乎都是发生在他的家乡闽南地区。自小家中的生活、和他一同长大的几个玩伴,以及渐渐长大后这些人如今的现状、父亲的病和父亲病后一家人生活的劳顿与悲苦、那个小渔村几十年来的坚守与变化,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等等,所有这些故事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鲜活又真实,在他的笔下却是如此的美好、感人,甚至会富有一定的戏剧性。

是的,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眼里日复一日单调沉闷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扮演着戏剧中那些令人感同身受、发人深省的角色。或者,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只是总被自己忽略罢了。

全书共有十四个故事。可以粗略的归为三类:有关家人的、有关幼时朋友的、有关人生思考的。其实,对其进行这样的概括自我感觉不是太满意,总有种将其落入俗套的不安。可是,细想一下,谁的人生不是如此,再成功再伟大的人,他们的家、伴随他成长的往事都是平常而细琐的。更何况作者是和我们同时代的人。倒是这些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一次次将我们带离生活本身,同时,有些浪漫的、感人肺腑的东西滋生出来。

书中的同名故事《皮囊》

我很难向大家表述当读到书中这些故事时的感受,除了感动之外,有惊叹、有震撼,也有无言的叹息和无奈。当然,这些不同的感受来自于不同的故事。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表达有关个人感触方面的东西,以免左右大家的阅读体验,留给大家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

但本书的同名故事,也是本书的第一篇故事还是有必要在此多说几句。我想蔡崇达这本书中有关“皮囊”这个文学元素肯定是源于他的阿太,他外婆的母亲,一个活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

其实,对于一个老人而言,即使他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字,几十年走过,从生活那里学来的东西远比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实用的多,他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有时却能点醒迷茫中的我们。

就如蔡崇达的阿太,她说: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在她的思想意识里,皮囊是个包袱,甚至有点累赘的感觉。她的狠,无论是对自己的肉体,还是对孩子们的成长教育,她对待肉体的时表现出来的心如石头,都真切地呈现着她独有的价值观。而随着蔡崇达的一天天长大方才慢慢体悟出:我们的生命本来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

所以,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老人在我们成长中能起到人生导师的作用。有时,他们对一个人的影响要比周围任何人都大得多。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这也是读完这本书,读完蔡崇达的故事,能引起我们深深思考的东西。

蔡崇达一直躲避着、拖延着不去回答的问题,或许也是我们的,这个始终都要回答的问题: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真正享受什么?

是的,我们每天都在生活着,真真切切地生活着,以至于皱纹慢慢爬上脸颊,面部渐露沧桑。然而,有多少人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又有多少人为了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次次逃避现实,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

好好想想怎么生活,怎么去享受生活,能让我们活得明白,活得真实。所以,从这里我们也明白了这本书为何以“皮囊”命名。其实,要说起来,这本书真正感动我的是书中故事,每一个故事。然而,正是这些故事,故事中这些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间轨道上的真实的人,是它们,是他们,足以能引发我们思考人生,思索活着的目的与意义。

就如蔡崇达所言:生活这张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