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不和别人比较,孩子都是优秀的

2023-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月的鱼

昨天在娃爷爷家边包饺子边跟娃爷爷聊天。爷爷对儿子夸赞不已。今年假期作业完全可以自己安排,自己写好了,完全不用督促,进步非常大。

我在脑中回忆,确实是放假的这段时间,感觉眼里都是孩子的优点,打心里觉得孩子优秀,自然心情好,情绪情绪平稳。

这和孩子上学期间,我的心理活动完全不一样。上学的时候我会觉得孩子到处都是缺点。导致自己总是焦虑不已,动不动控制不好,就情绪大爆发。

剖析一下了原因。我发现孩子上学的时候,我总是会不自觉的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被外界成功关注的肯定都是孩子的优点,所以在你眼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优点,这是在拿孩子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注定比不过,还会给孩子酿下不良后果。比如会增加攀比心,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不自信,会使亲子关系不和谐等等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你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家长这样做,很大原因是希望通过比较激励孩子,让他向更优秀的孩子学习,发奋努力,更加进步。

其实,当一个人总是拿自己或者家人去与周围人做比较时,本身就隐含了自身的“不安全感”,甚至是“不自信”。因为“不确定”“不安全”“不自信”,所以才会时常关注周围的人,观察他们都达到“哪一步”了,以期通过比较获得“我不差”或者“我更好”的心理满足感。

比较,是在满足家长的心理的需求,并不是孩子的成长需要。

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不要揠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都有其成长规律,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区。比如,婴儿期,孩子们通过触觉等身体来感知和探索世界,进而学习成长的。幼儿期有效的则是通过游戏来学习和成长的。到了学龄期,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就又发生了变化。所有,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揠苗助长,否则不仅没有好的学习效果,还会损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遵循孩子的个性特点,客服从众心理

人们常说:“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家长看见个音乐天才,就让孩子学乐器,发现那个孩子是口才出众,就让孩子也去学口才,一窝蜂的跟风,从来不考虑孩子的喜好,也不去思考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开朗大方,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它们的个性,不和别人做比较。

善于捕捉孩子闪光点,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很多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让他成为的样子,让孩子承载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和目标。其实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到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的淋漓尽致。

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才会发出独特的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