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在路上之“半坡遗址博物馆”

2021-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灿烂jx

去半坡遗址博物馆,是多年的夙愿。

小时候上历史课,记得老师讲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教科书中有一幅好看的彩色照片,就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距今6000多年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在当时的我看来,人面鱼纹特别像卡通造型,即对称可爱又生动活泼,同时也在心里埋藏下疑问和神秘的种子。

6000多年前,我们勤劳勇敢又智慧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磨制石器工具的条件下,如何制作出如此精美又别致的彩色陶器?他们又是怎样设计刻画出这样的图案?祖先们想通过这些刻画图案来表达什么?这些图案又代表了什么……

6000多年前的刻画图案

记得当时的课本中,还有一幅很多碎陶片摆放在一起的照片,陶片上有线条状的简单刻划符号。

老师说这些符号有可能是甲骨文出现之前的文字雏形。

老师口中不确定的“有可能”,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那个时候起,亲眼看看这些古老又神秘文物的念头就在心里播下了种子。

半坡遗址神秘的刻划符号

人类从起源开始,一直都是逐水而居。

就像我们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人们把河流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半坡遗址是1921年在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一个叫做半坡村的地方发现的。

在陕西,素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而发源于秦岭的浐河就是八水之一。

浐河河水清且浅,孕育了半坡村的先民。6000多年前,他们就在浐河岸边,营造屋舍,建立家园。

半坡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狩猎,种植,纺织,制陶,繁衍生息,过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生活。

在半坡遗址博物馆,保留着很多当时考古挖掘现场原貌的屋舍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的半坡村先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屋子里,地下部分的坑壁有点像墙壁,地上部分则有类似于“乌力楞”样用木头搭建起来的圆形房顶。

有的半地穴房屋地上部分还有木板,木板内外抹有草拌泥,类似于现代的墙壁,地面还留有支撑棚顶的木洞和门的遗迹。

半坡遗址先民们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里,已经有了类似于今天北方的炕或者叫做土床的东西,屋舍中间还有用于取暖或做食物用的灶坑。

说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首先要了解一下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指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出现在距今7000到5000年之间,相当于公元前的5000年到3000年,持续了2000年左右的时长。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区域包括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份。

因为1921年首次发现彩陶文化的地点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县仰韶村,依照考古惯例,所以将其称之为“仰韶文化”。

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仰韶文化是华夏先民所创造,“华夏”一词中“华”的概念也出自仰韶文化。

全国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计5000多处,遍布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阶段遗留下来的一个村落遗址,同样属于仰韶文化聚落遗址。

陶甑

半坡出土的彩陶器物种类繁多,纹饰精美。有取水用的双耳尖底瓶,有各种变形鱼纹和几何线条纹饰的彩陶盆,有用指甲掐出密密指甲痕的陶罐,有底部带圆孔洞与陶盆组合使用蒸食物的甑,有类似空圆柱体周边带小孔做滤器用的小陶器,还有底部有洞的陶制瓮棺……

指甲纹陶器

在半坡遗址博物馆,看到了发掘出来的制陶遗址,有复原的整个原始制陶工艺流程图解,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着实令人惊叹。

在半坡遗址博物馆,还出土了骨针,鱼椎骨,骨雕,贝壳,玉器,磨制石器等等。

半坡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装扮家园,追求原始美好的生活,是华夏文明最早的缔造者。

不过,6000年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半坡遗址,留给我们太多太多未解之谜,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去考证。

骨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