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你问我为什么会喜欢听戏?
似乎总会被问这样的问题:“怎么会喜欢京剧?”“为什么会喜欢听戏?”,被问的太多太多了,开始时茫然不知该如何回答,一条一条列举了那么多,然后发现问的人并没有在听,他们并不在乎我的答案,只是想通过问句表达他们的惊讶和无法理解罢了。所以,后来我的答案往往只有一句话“我欣赏一切美的事物”。某次讲座中听到上海昆剧团当家闺门旦沈昳丽说:“对美好事物的欢喜赞叹,是我们共同的福祉”,大有悟道不孤之感,从此以后便统统以这句话作答。
说起来,有些事情,大抵还是看缘分的吧,缘分到了便到了,缘分不到或许也强求不来。
不同于有些人从小受家里长辈影响,我家中老人或是父母直到现在都于这些无甚喜爱。我至今仍记得幼时对于戏曲的厌恶,若是电视被亲戚调到戏曲频道,直恨不得关掉电视,或是躲进屋里关死了门窗不让声音传入。幼时对于戏曲的记忆,是嘈杂喧闹,是锣鼓让人神烦,是花脸令我胆战,听不懂看不懂、无趣无聊。那种强烈的厌恶和反感让我十几年后依然记忆犹新,以至家人都无限讶异我如今会如此迷醉于戏曲。
开始与京剧有些微接触是在06、07年,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艺人刚刚走红。其实很多戏迷提起他都是不屑,说请别把这个和京剧扯上关系,但是我不讳言我曾因为他,因为他当时的噱头而接触到了京剧,哪怕我这些年早对他没有丝毫兴趣了。白燕升老师也曾说过:“这只是一扇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推开这扇门,去走进京剧,了解京剧”。
当你肯摒除固有的偏见,去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解她时,你会发现,里面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那时我只有十二三岁,突然间会觉得那《女驸马》是那样清新明快,那《锁麟囊》是那样婉转动人,那《梁祝》是那样凄美缠绵。
我喜爱美的事物,我看到了青衣在舞台上的眉眼飞扬,看到了行头上的描龙绣凤,看到了凤冠霞帔,看到了珠翠耀目环佩琳琅。
幼时学跳舞,我看到了舞台上的身段婀娜、水袖曼妙,看到了天女散花中的长绸舞、霸王别姬的剑舞,惊艳迷人。
天女散花初中时读书,读小说话本,读唐传奇,读元杂剧,读明传奇,读三言二拍,读三国红楼,读野史杂记。发现那些故事有趣又透着隐隐的熟悉之感,这才知道这些故事在这几百年间被我们的戏曲搬上舞台不停的演绎给一代代的人看。是好奇,去看剧情,去体味那些或熟悉或新奇的故事如何在小小一方舞台讲述。
性喜诗词,偶尔咬文嚼字吟风弄月做伪文青。戏文里从来好文章,细细咀嚼,句句珠玑,满口余韵。
对于京剧,从妆面,到剧情,到身段,到唱词,再到唱腔流派,了解一点一点加深,迷恋才一点点增加。
再后来,听的更多看的更多,昆曲、越剧、黄梅、评剧、粤剧等等,各有意趣各有韵致,我在其中自得其乐。
有人和我说,我看不懂。其实我一直不明白,有哪里不懂的,现在无论视频还是剧场都有字幕,剧情大多也都是熟悉的故事,或是在网上随便一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看不懂的人,大约一眼都未曾看过罢了。当年我曾因为一段《春秋亭》的流水而驻足,随后去网上遍寻《锁麟囊》,看过张火丁的《锁麟囊》后,彻底迷上了程派,不能自拔。
锁麟囊也曾有过朋友问我说:我不懂啊,这个要怎么去欣赏她。我说这没有什么欣不欣赏的,你去看,去看哪里会吸引到你。是剧情,是掌故,是唱词,是身段,是唱腔,是服装,甚至是演员。年轻的戏迷中从来不缺少颜控,而梨园行也向来不缺俊男美女,见过太多学生因为某个演员去听他的戏,最后也成为戏迷。
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难么复杂难懂。京剧顶着一个国粹的名号让太多人望而却步,可是所谓国粹,不过是在绑架京剧。我总是对所谓高雅艺术嗤之以鼻,什么高雅,她哪里高雅了,当年就是茶楼酒肆里演的、平民百姓看的,哪来的高雅不高雅。
带过许多从未看过戏的朋友去京剧院看过演出,看完后他们和我说的话基本都一样,我一直以为京剧就是一直在慢腾腾的唱啊唱,原来是有剧情的,原来是在讲故事,原来有快有慢,原来没有那么枯燥。
四郎探母只是希望,如果你肯,不妨走进剧场,去感受了解一下,去感受一下那是和你的印象中想象里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东西,哪怕也许你这一生只会去进这一次剧场听这一次戏。没有人指望会因为看一场戏而喜欢她,但只是希望你可以离她近一点,发现她和你原有的想象完全不同,哪怕你依然说你烟雾她、说她该进博物馆了,也说的有理有据、理直气壮。这一切,于你并无损失。
很多看戏的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戏曲的门是虚掩着的,只看你是否选择推开这扇门”。
我如此感谢在我年少的时候便推开了这虚掩着的门,门内满园春色,目眩神迷。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丝弦锣鼓,西皮二黄。年深日久,如食鸦片,欲罢无能。